美文网首页杂家
祭金庸先生文稿

祭金庸先生文稿

作者: 非为 | 来源:发表于2018-10-30 21:05 被阅读832次
祭金庸先生文稿

髫年蒙幸,于懵懂之时,遥聆先生《射雕》之作,视图现于斗室,音频传于乡里,又得家中严慈多番讲授,彼时虽心智未开,然侠影儒踪刻范于肌骨,佛心道血引渡乎远思。故喜搏击,爱游历,山水穿梭,迎风沐雪,虽又二十年蹉跎岁月,天性得承先生启迪,至今尤未改也。

后自金钗之岁至碧桃之年,执文阅字之力渐长,得以通读先生原作,于《射雕》处了然人心百态,世事浮沉,非黑白二色可变,是非二字可解,故断论者谬矣,而君子有发乎贫贱,有才绝当世,有远遁红尘者,有一道通而贯之,勠力同心之际,在于家国万民。于《天龙》处得机缘变化,致人世执念之重,成无边之苦海,惹未停之波澜,是造化弄人乎?是贪嗔痴慢乎?归咎于天,则无心立身于世;责慢于人,则怨怼怒意不息;然命局难破,却非不可脱,以万相为空,察变化有迹,邃得闲看轮回于钓客之眼,驰骋此生以体验之心。于《笑傲》处得人际诡诈,表里难一,名利之巅亦是地狱之眼,若以天心处世一以贯之,多波折,历苦难,而亦得山林之逸气,友朋之欢愉,灵魂之自由,是故舍天心而取功名?抑或弃牛耳而得逍遥?道心飘逸,由心而走也。

深读《鹿鼎》之时,浸淫尘世经年,睹造作之事渐多,假道学反证真理之伪,伪君子常欺国士之拙,礼崩乐坏,尧殇禹亡,方知嬉笑怒骂,为悲凉底色,唯一添花之彩,娱人愚己,夫复何为?

此四卷,翻阅数遍不殆,至今每每拾起,尚有会心一叹处多矣。塑我之心智,立我之价值,于我以世界之观,证我以长远之志,尤为感念。

先生之“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本本佳作,不一一尽表,文字之价值,载志载道,千古盛事,望诸公拳拳不绰,承先生遗志,播文采之妙,彰侠义之光,重建家国之道德秩序,砥砺后世之侠义品格。

惊悉先生离世,涕泪纵横,沉不能坐,横不能卧,如丧考妣,举哀一日,食素七天,望先生魂灵长安,悬心可放。

相关文章

  • 祭金庸先生文稿

    髫年蒙幸,于懵懂之时,遥聆先生《射雕》之作,视图现于斗室,音频传于乡里,又得家中严慈多番讲授,彼时虽心智未开,然侠...

  • 祭金庸先生

    金庸先生驾鹤西去了。昨天看到这个新闻还有些怀疑,可是各个媒体重复报道,不得不相信这是真的,可是真的不代表感情上可以...

  • 金庸先生祭

    曾经武侠梦,如今曲已终。 江湖众儿女,拜别查先生。 ——诚诚

  • 祭金庸先生文

  • 九驳陈传席《兰亭序》不如《祭侄文稿》观点!

    尊敬的陈传席先生,我很不赞成您说的《祭侄文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的观点! 第一、您说《兰亭序》没有《祭侄文稿》高古。...

  • 【世界文化常识】美术工艺篇(23)

    《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法作品中的精华,也是书法史上的瑰宝,被誉为“天...

  • 颜真卿的《祭伯父文稿》和《祭侄文稿》哪篇写的更好

    《祭伯父文稿》 又称《告伯父文稿》,全称《祭伯父濠州刺史文》。自署书于乾元元年(758年) ,行草书,文稿一篇。凡...

  • 祭《祭侄文稿》

    颜门忠烈史悲怆, 金戈铁马恸词章。 镇国珍宝遗一隅, 谄媚扶桑羞大唐。 五条习来鉴镜心, 七十离聚诉衷肠。 一鹰蜷...

  • 介绍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文稿》,俗谓《祭侄稿》。为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后世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 祭于金庸先生头七

    金庸先生仙逝之后,群雄在席间论及此事,不由得人人唏嘘。唯有桃谷六仙嘻嘻哈哈,自顾自高谈阔论,众人不免为之侧目。 桃...

网友评论

  • 非洲鲫鱼:送金庸先生

    飞霞落落照无边,
    雪中款款情亦绵。
    连心赤胆英雄泪,
    天地也感叹红颜。
    射雕降龙江湖险,
    白马啸啸何时还?
    鹿逐中原问武林,
    笑傲江湖谁家言?
    书中情仇刀光剑,
    神仙难有泪中欢。
    侠盗亦道客行远,
    倚天问君情何堪。
    碧水望月酒一盏,
    鸳鸯一梦苦难眠。

本文标题:祭金庸先生文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yn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