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活”起来

作者: 纳兰紫潇 | 来源:发表于2018-04-03 16:15 被阅读92次

——有感于教师教学培训学习活动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在我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是真实的课堂,趣味课堂,更是灵动的课堂。

然而,我却不曾有过几节这样理想的课堂。昨日培训一天,我收获颇丰,可又对语文课堂有了太多疑惑。且先将体会一一记录于此,愿日后不断钻研,争取落实。

一、从学生困惑出发,争取一课一得

真实的课堂要让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因此备课,要从学生的困惑出发,初步的意义是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再进一步的是锻炼他的能力,他在学习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最重要意义是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大家都有事情干,学生通过教学,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气氛是活跃的,内容是充实的。

真实的课堂是真正的回归语文,体现浓浓的“语文味”。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在字、词、句、段的密林中,用自己的情感与经验去关照语言文字,沉浸其中,品味再三,用简单的词语构建一个使心灵震颤飞扬的快乐过程。

二、让课堂触动学生心灵的激情

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极其重要因素。

趣味的课堂因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而异彩纷呈。比如多媒体,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的刺激。如上诗歌、精美散文时,可采用吟诵的手段,有时配上相应的音乐,让琅琅书声代替老师无休止的讲解和大量的所谓“知识点”的练习。吟诵,不求声音宏大,但求读得清爽自然,不求普通话标准(标准当然好),但求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激昂处给它激昂,该委婉处给它委婉,该悲凉处给它悲哀,使文中之意皆出我之口,文中之情皆出于我之心。

三、上有温度,有深度灵动的语文

语文课堂也应改变满堂灌的形式,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应让学生活起来,让灵动成为新课程课堂的主旋律。

灵动的课堂,学生必须动起来。只有学生动起来,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动起来更精彩,学生在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

课堂上,我们很难对课堂生成有把握,课堂教学的预设往往是不可能完全达到的,而更多的是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而正因为这样,灵动的课堂教学就成为了一种艺术,就充满生命的气息,就出现了更多的精彩。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力争做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感受学习的快乐。充分调动学生读的激情,让具体情感变成一种声音。让语文课慢慢“活”起来。

相关文章

  • 让语文课“活”起来

    ——有感于教师教学培训学习活动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在我心目中理想的...

  • 让画面“活”起来

    导入 昨天我们一起读了一本绘本《巴夭人的孩子》,配乐回归绘本。 看图,你想像哪个孩子那样跳? 生交流: 怎样才能说...

  • 让作文“活”起来

    一直很苦恼学生的作文到底该怎么教?也一直在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买资料书,看教学视频,下载作文教案,让学...

  • 让人物“活”起来

    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沈阳 偶然一次与女朋友的聊天,得知她对我那几篇小说的评价后,我喜忧参半。 “老公,不...

  • 教师先“活”起来,语文课堂才能“活”起来 ——《故乡》教后记

    语文老师大抵都知道这句所谓的名言: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也有很多老师认为鲁迅先...

  • 让语文课活起来。

    语文课应该是课堂生动灵动,学生积极快乐,兴趣盎然。 一、思维飞起来。 学习的核心在于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问题引领法...

  • 怎样让知识“活”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在文章《要使知识“活”起来》里说过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

  • 如何让课堂“活”起来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个人看来,无非是在课堂上抓住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周四参加了Ruby老师...

  • 好的语文课堂是折腾出来的

    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必须要学生动起来。课前要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这是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的基础。课堂上,学生参与到...

  • 《解“语”》——让经典“活”起来

    说到《论语》,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而且还可以吟诵几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语文课“活”起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xhq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