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长大的桥

作者: 小黄杨树 | 来源:发表于2024-11-13 14:42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明明有书桌,偏偏愿意在餐桌上写作;明明有最新版本的台式电脑,偏偏要用用了十几年的已经不能上网的笔记本电脑。餐桌上的书越来越多,不断蚕食碗筷盘子的领地。妻子嗔怪于我,我却知错不改,依旧我行我素。似乎,这个地方有迷人的东西在。

在我“书桌”对面的墙上,有一幅朋友送的油画——一条清澈而弯曲的小河把画面分为两半,视线中河的对岸是一座平淡无奇的小山,山是童山,植被并不像我现在居住的辽东那样深厚,可以看得见白色的石头,对,那是辽西的山的样子,少了秀美,多了一分阳刚;靠近我座椅这一侧,是一个用不规则的石头砌成的大堤,很原始的状态,仿佛是天然形成的,你挤着我,我挤着你。大堤的外侧,则随意地生长着几株白杨树,依然是辽西的风物,与辽东不同——辽东以针叶林、落叶松居多;在白杨树的脚下,是一条走的人多了自然踩出的土路。土路预示着人家……

惟一不同的是,图中的河上没有桥,而我的家乡的小河上有一座桥。

1

记忆中老家河上的桥是用石块搭成的,一左一右,按照人们步行的习惯,摆成两行,人们就这样过河。当然,这只能是汛期以外的时节。等到了汛期,河水暴涨,这个简易的“桥”就会无影无踪的。

老家村子旁边的河是有名的大凌河,河道有五十米宽。河道的上游不远处有一座小型水库——虽说是小型的,但到汛期开闸放水之际,我家的河道里水差不多就满了。河的另一侧就是乡道,可以直通乡镇政府。孩子上学、大人赶集上店、到镇上办事,必须得过河才行。河总是要过的。没有办法,村民们决定在汛期前砍树搭桥。河边有一片杨树林,树木茂密成行,棵棵高耸入云。大概是因为公事用,所以砍树也不用批砍伐证。一棵棵笔直的杨树被放倒,人们在河水中架上“X”形支架,十几棵树并排着用铁线绑在一起,成为“桥面”;再在桥面上每隔五六米立起树桩,再绑上稍细些的树干,就成了“栏杆”。这个汛期河水纵然湍急如飞,用大杨树搭建的桥,却坚固耐用。尽管,“桥面”缝隙很大,走在上面向下望去,会有玄晕之感,但那个桥却让我和我的父老乡亲渡过了一个平安顺畅的雨季。

2

后来,我考上了县城的高中,那时,我见到了真正的桥。县城在我家的东北方向,在大凌河的下游。大凌河把县城分为两半,就像眼前的这幅画一样。那个真正的桥,就横跨于大凌河之上。那是县城惟一的大桥。在我的眼里,它实在太宽阔、太高大、太华丽了。桥的两侧有精美的护栏,护栏内有华丽的路灯。夜幕降临,路灯把桥面照得如同白昼。站在桥上,看凌水汤汤远来远去,观桥两侧万家灯火,真是让人留连忘返。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小县城还不甚繁华,车也不多,楼也不多,可看的风景自然也少之又少。于是,这座大桥便成为我们的“打卡地”——毕竟进城了,总得留下点记录吧。那时候的相机还是胶卷的呢,很贵,但我们这些山沟里来的穷学生,还是省吃减用,从嘴里省出点钱来拍照。再后来,青春开始萌动,大桥又成了某种青涩的见证。

离开小县城,到一个海滨城市读大学,才发现桥太多了。桥的材质、造型、工艺,五花八门,眼花缭乱。这时候的桥,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连接两岸的实用工具,而成为一种象征,象征着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正在变成现实。

参加了工作,可以走南闯北,见过了更多的桥。有铁桥、有木桥,有丁字桥、有八字桥,有跨线桥、有跨海桥。有单边桥,有公路铁路两用桥……我感叹于桥的美轮美奂,但更多的还是对桥的实用价值、科技元素、艺术魅力的赞叹。直到有一天,我来到美丽的江南“桥乡”,坐在“二十四桥”中的一座的栏杆上,突然发现还有一种桥叫连接心灵的桥。它可以跨越山海、穿梭古今。对了,那是尾生抱柱的桥,那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桥,那是留下遗梦的“廊桥”……对,那是思接千载、薪火相传的文化之桥!

我意识到,桥是会长大的,正像一个小小少年会长高一样。

3

走过风雨,见过无数的桥。可是,我依然怀恋故乡的桥。

在一个夏季的某一天,我回到故乡,发现路变得平坦了,桥也多了。特别是村口小河上——一条无名的小河——也架起了一座约两丈长的水泥桥。浑浊的山水,从桥下淌过。触景生情,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我们三五伙伴一起从这里趟水过河的情景。那时候,我们时常在水里嬉戏,河水的浪花里,翻腾着我们欢快的笑声。

可是,我很快沉默了。从村人口里得知,促成这座短短的水泥桥建成的,是两个年轻孩子的生命。几年前暑假的一天,村里的几个孩子到老师家去补课,在放学途中经过小桥这段河段时,突发山洪下来。两个年仅十岁的孩子,被洪水冲走。河水退后,人们沿着河道搜寻,在十几里外的下游,才找到孩子的遗体。

村民们含泪为孩子送行。不久后,村里集资修建了这座小桥……

桥,见证了一个人的成长;桥,见证了一个家庭的悲喜;桥见证了一个村庄的变迁。桥,在见证中自己也长大了。

相关文章

  • 桥桥长大了

    在这里想说,宝宝的成长就像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见其增。 每天的日子就像复制了一样,早起吃早饭,奶奶领着去逛街,妈...

  • 官桥会

    又逢官桥会。离弦箭,竞相飞。 红红绿绿,甚是欢喜,口哨声起。 转角偶遇一翁,银发老手颓唐,也展买卖生意。 口中声,...

  • 七绝.游贵州大七孔景区

    激流飞瀑响雷鸣, 峡谷深长大石横。 谁说夜郎无见识, 悬桥栈道将人迎! 峡谷深长大石横。 谁说夜郎无见识? 悬桥栈...

  • 长安,长安

    长安,长安,快快长大,带你去看,遗桥春梦; 长安,长安,快快长大,待你长发,倾国倾城; 长安,长安,快快长大,戴上...

  • 猫猫随想 | 月是故乡明

    小时候 星空下 月光皎洁 外婆告诉我 桥的那头 会遇见最爱的人 我在这头 他在那头 长大后 远方的游子 生意场 千...

  • 现场直播做桥架!

    现场直播做桥架! 桥架 桥架三通弯头!会这个的人非常少! 桥架三通 桥架弯头上下爬坡弯头 90度垂直弯头!会的人也很少~

  • 搭石,二尺宽的依存(文/原创)

    在山区农村长大或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每当过没有桥的小河时,会找寻有搭石的地方过。 【搭石】(dā shí )是人们在...

  • 家门前的桥

    提起桥,我就会想起我家门前的那座桥。从我有记忆起这座桥就已经存在了,它是伴随着我长大的,有着我童年美好的记忆...

  • 七夕习俗一箩筐 我自己私自再加一条,那就是快来淘宝百媚生银饰店参

    民间习俗 1、香桥会 在江苏宜兴,有七夕香桥会习俗。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

  • 安县踩桥会

    执勤 忙碌的摄影师 女记者 小商小贩 桥 求福 快乐女生 冒雨前行 踩桥会是四川省成都、绵阳一带民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会长大的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kdj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