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点空闲,接连读完了《了凡四训》和《钱氏家训》两本书。好书总是让人受益匪浅。掩卷深思,两本书给我的思考既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收获。
《了凡四训》用“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以及附录三“功过格”像我们展示了作者--袁了凡先生向儿子倾囊相授的人生经验。字里行间无不体现了凡先生那句“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人生观念。书本也通过另外两个附录“袁了凡居士传”“云谷大师传”向读者补充展示袁了凡的生平际遇、心路转变和一生中重要的人生导师--云谷大师的生平。潜心研读中,不断有妙语箴言令自己醍醐灌顶。现摘录其中一段,可做今后座右铭:“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漫步辽阔人世间,常感叹那句“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现在看来,那些从各种坎坷曲折中挺立到最后的人,应该都是如袁了凡这般参透人生真相、永远心怀敬畏、永远居安思危的人吧。读罢《了凡四训》,对长久挂心的一些事情也释然了很多:人来世间一遭,平凡普通如我,一生的使命大约就是进德修业、修心修己,经过漫长艰难的觉悟、学习、自律、修正,终成一个不那么糟糕的自己,然后,才可能对他人、对世界有那么一点点作用。
研读《钱氏家训》,字里行间收获的亦是处世的至理名言、为人的终极道理。本书立足做人、立世、家族传承、造福乡里、报效国家,通过“个人篇18讲”“家庭篇8讲”“社会会篇9讲”“国家篇14讲”共49讲帮我们探秘名门望族背后的文化归因。从吴越钱家--钱镠这位开山始祖开始,之后历朝历代皆有俊杰,很多状元,无数进士,尤其近代钱家人才“喷井”:不仅“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还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父子档人物,如钱基博、钱钟书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穆、钱逊父子……还有杭州钱家钱学榘的儿子--2008年10月8日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这种令人称奇的现象不仅国人关注,也已引起日本等世界学者的研究。本书作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逐条引述《钱氏家训》条款和例数历朝历代彪炳青史的钱氏名人生平事迹,试图给我们梳理分析出一些可以学习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读后感觉:个人须先走出小我,将格局、眼界拓宽,然后再水到渠成贡献家庭、造福乡里、报效国家。这一点和《大学》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异曲同工。《钱氏家训》有约:个人“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家庭“内外六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社会“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国家“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它不仅讲“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它还讲“爱国恤民”“化家为国”。所以《钱氏家训》不仅是先祖吴越王钱镠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是钱氏后人的行为准则,更是每个中国人的宝贵精神遗产,是我们每个家庭都应该认真学习的成长训言。
合上《钱氏家训》,让我们重温这句古语:“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