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中元、下元节,分别对应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分别为天官紫微大帝赐福之日、地官清虚大帝赦罪之期、水官洞阴大帝解厄之时。今天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是地官大帝降临核定人间善恶,民间放河灯、烧包祭祀祖先的日子。
我们这里主要的风俗是烧包:按辈份写好数量不等、称谓不同的包袱,一般不在中元节当天而是前后的三、四天内(“前三后四”)先贡奉再焚烧。
包包袱的纸又薄又脆,一不小心就戳破了,最初还得按格式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后来有了油印版只需要填完空。字最初还得一个字一个字地用毛笔写。当年在老父亲严厉地监督下,在油然而生的肃穆氛围下,一笔一画写完近二百个包袱,手关节会酸痛数天!意外收获是对字的间架结构有点心得了,把字练好了点。近些年,出现了一种软硬适中的笔,一块一枝,能写毛笔特有的锋。有了这样的利器,写完一大撂包,手关节不再酸痛了。
最初老父亲眼力精力不济,要我为祖辈外祖辈、曾祖曾外祖辈写包时,我最初是有些不乐意的,看着父母虔敬地贡奉、焚烧,我曾窃笑,觉得这些完全是封建迷信,是哄鬼、是做给活人看的。后来写包的名单中添上了父亲、添上了岳父岳母等名字,不识字的母亲在一旁虔诚地看着我写,再后来又添上了母上的名字,我开始觉得我正在写一些神圣的文字。这几年,包从开始包到写,已进入流水线式:妈妈和姐姐包,我写,妹妹画封印。协作之下,不用花很多时间就可完成。现在我明白了: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死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我们都是生命传承链条中的一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