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买的一批书到了,是的,量词是批,足见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心了吧。拣封面最顺眼的一本打开,是韩锋著的《区块链:量子财富观》。寥寥数语聊到牛顿力学和量子力学,虽然人家只是一带而过,可是不读懂这个章节就没法读下去,逼得我只能硬着头皮回过头找一些量子力学和牛顿力学的资料。
天下为学者最苦,学习从来不是什么幸福的事,尤其是接触区块链技术这个深奥晦涩的领域,好多次都觉得自己一把年龄自寻苦吃,读得一头雾水时恨不得把书本摔碎了再踏上一万只脚——只是想一下而已,回回都是默默地把书拣回来重新翻开——这种经济大背景下,你还能做些什么呢?
足足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总算把这本170页的书读完,读得如醉如痴——因为跟喝醉了酒一样思绪短线;读得云里雾里——因为能看懂的部分没几页;读得顶礼膜拜——因为只有大神才能写出这样的天书。其实我就是想表达,这本书跟我目前的知识水准实在不匹配,人家B格太高,我太LOW,不过读罢也有好处,我的崇拜者名单中又多了一个人:韩锋。
上世纪90年代,当现在链圈主力军们刚出生,或者刚上幼儿园时,韩锋已经在清华读博士研究量子力学。刚刚结婚的他,日子跟当时所有学者一样,那是相当清贫。穷则思变,他从在线教育做起,推出了语音教育网站云舟,自此人生境遇大变,1998年的年收入是当年新东方的三分之一。
有钱的企业家韩锋,骨子里还是学者,始终觉得办企业并不是自己的最终追求,就继续回到清华攻读量子力学。后来,企业开始走下坡路,2013年,韩锋无奈之下把公司低价转卖。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当年的韩锋就是这样,霉运连连,他面临的不光是经济拮据,公司低价转卖,离婚,接踵而至,生活和事业都跌入人生低谷。
落差是巨大的。他不得不从原来的别墅搬出来,在中关村找“一天不能超过一百块钱”的旅店住。白天到清华做高大上的交流,晚上回来睡100块的旅店,你想想那境遇吧。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这就是现实,韩锋说他那时连买张高铁票都要犹豫再三……
再穷的学者也是学者,韩锋一刻也没放松学习,他以思维在线的模式迎来了人生的触底反弹——偶然听了一堂在线课程后,韩锋被区块链深深吸引,
宛如醍醐灌顶,此后韩锋在不遗余力宣传区块链之余,还发起成立了亚洲区块链DACA社区,现在的很多链圈大佬们在当时都给了韩锋重要的资金支持。他积极主动地切身投入社区,算是他对区块链领域认知的一堂重要理论课,之后韩锋开始启动自己的市场实践。跟大多数链圈的先行者一样,他也经历了期货爆仓、一夕之间负债累累。
爆仓的第二天,他原本计划是去上海交大给总裁班上课,换做别人的话,这个课无论如何是没法讲了,但韩锋就是韩锋,藏起负面情绪,第二天,他振作精神按原计划授课。他依然认同区块链的逻辑,也认为未来大有希望,坚信区块链会在未来打开一片天地,但是,没人知道那堂课上他内心的煎熬。
再后来,他终于瞅准机会赚到了第一桶金,再后来就应了那句话,财富是扎堆看人的,他的财富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财务自由后,他没有忘记思想和选择上的自由。从清贫到暴富,在经历过思想模式和行为模式的剧烈波动后,他开始认真思考这辈子到底要追求什么——崭新的人生阶段就此开启。
韩锋现在是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下决心在美国待满5年,他的初衷也是为了发展自己的线上国际社区。他也没忘记自己的老本行,将量子力学应用到区块链的学术探索中,终于摸索出了一套量子财富观理论体系。2017年他还干了一件事,捐资一千万元给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以自己导师名字命名“张礼量子前沿问题研究基金”。
花了20多年、经历无数波折,只为追求财富,而真正实现愿望后,韩锋方才悟出,简单的生活才能让人更自由地去思考。所以他这样一个大富翁,在美国既不买房也不买车,在哥大访学住的是学生宿舍,一床一书架,每天的生活节奏就是看书、学习、演讲,对了,还有做饭。这样的日子让他“内心快乐而安定”,他有着“发自内心的喜悦。”
韩锋从不避讳谈及财富带来的好处,可是现在的他一门心思就想实践一个事儿:用财富提高人生境界。他说自己正走在这条路上。
我多盼望自己也能走上这条路呀,所以我才巴巴花49元巨款买了《区块链:量子财富观》。内容没看懂多少,但作者已经被我写文消费了好几次,而且不敢担保会不会有第三次乃至于第四次消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