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历史城区是一片以澳门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包括20多座历史建筑,并由相邻的广场和街道连接而成,于2005年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澳门历史城区保留至今,见证了400多年来东西文化在澳门融合,和谐共存。悠
闲漫步澳门历史城区,你会发现多处精彩的世遗古迹,并了解这些建筑和广场蕴藏的丰富历史。
妈阁庙
妈阁庙是澳门现存庙宇中有实物可考的最古老的庙宇,也是澳门文物中原建筑物保存至今时间最长的。该庙包括“神山第一”殿、正觉禅林、弘仁殿、观音阁等建筑物。早期称娘妈庙、天妃庙或海觉寺;后定名“妈祖阁”,华人俗称“妈阁庙”。
地址:妈阁庙前地
开放时间:上午7时至下午6时
附近巴士路线:1, 2, 5, 6B, 10, 10A, 11, 18, 21A, 26, 28B, 55, MT4, N3
港务局大楼
1874年建成,原称摩尔兵营,俗称水师厂,由一位意大利人卡苏杜 (Cassuto) 设计,是当时由印度来澳的警察的营地,可驻二百多名官兵。现为海事及水务局的办公大楼。
地址:妈阁斜巷
开放时间:外廊 - 上午9时至下午6时
附近巴士路线:18, 28B
亚婆井前地
亚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lilau),这里以前是澳门主要的水源,又靠近内港,是葡人在澳门最早的聚居点之一。澳门葡人民谣说︰喝了亚婆井水,忘不掉澳门;要么在澳门成家,要么远别重来。
地址:亚婆井前地
附近巴士路线:18, 28B
郑家大屋
郑家大屋约建于1869年前,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故居,是一院落式大宅。建筑虽主要以中国形制构建,但却处处体现中西结合之特色,中式建筑手法主要表现于屋顶、梁架结构、内院中多样的窗户,还有趟拢门等;而受西方或外国影响的则印证于一些室内天花的处理、门楣窗楣的式样、檐口线,以及外墙之抹灰。
地址:澳门龙头左巷10号(阿婆井前地对面)
开放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6时(下午5时30分停止进入参观,逢星期三休馆,公众假期除外)
免费入场
星期六及日设有粤语导赏服务(特定时段,需网上预约)
附近巴士路线:18, 28B
圣老楞佐教堂
创建于16世纪中叶,是澳门三大古教堂之一。目前的规模形成于1846年。华人称之为“风顺堂”,有祈求“风调雨顺”之意。教堂所在的地区昔日是高尚住宅区,所以教堂建筑也显得美仑美奂,教堂外观的特征是在欧洲古典式的基础上带有巴洛克风格。
地址:风顺堂街(由官印局街进入)
开放时间:上午7时至晚上9时
附近巴士路线:9, 16, 18, 28B
圣若瑟修院及圣堂
圣若瑟修院于1728年由耶稣会士创办,在二百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修院培养了许多中国和东南亚各地的教会人才,被老一辈的澳门人称为澳门天主教的“少林寺”。与修院毗连的圣若瑟修院圣堂于1758年落成,本地人称它为“三巴仔”,具有巴洛克建筑风格特色。
地址:三巴仔横街
开放时间:圣堂- 上午9时至下午6时 (修院不对外开放)
附近巴士路线:9, 16, 18, 28B
岗顶前地
岗顶前地古称磨盘山,该地段虽然不大,但自然环境清幽典雅,人文宗教景观荟萃,著名的建筑物有圣奥斯定教堂、岗顶剧院、圣若瑟修院、何东图书馆等,加上由碎石铺成的波浪图案路面,散发着浓郁的欧陆情调。
地址:岗顶前地
附近巴士路线:3, 3X, 4, 6A, 8A, 18A, 19, 26A, 33, N1A
岗顶剧院
原称伯多禄五世剧院,建于1860年,但当时只建成主体部分,至1873年才加建具新古典主义建筑特色的正立面。它是中国第一所西式剧院,供戏剧及音乐会演出之用,也是当年葡人社群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
地址:岗顶前地
开放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6时(逢星期二休息,公众假期照常开放)
附近巴士路线:3, 3X, 4, 6A, 8A, 18A, 19, 26A, 33, N1A
何东图书馆大楼
建于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以前,原主人为官也夫人 (D. Carolina Cunha)。香港富商何东爵士于1918年购入该大楼,作为夏天来澳门消暑的别墅。逝世后,其后人根据他生前的遗嘱,将大楼赠予澳门政府作开设公共图书馆之用。1958年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
地址:岗顶前地3号
开放时间:星期一至六- 上午10时至晚上7时,星期日- 上午11时至晚上7时
附近巴士路线:3, 3X, 4, 6A, 8A, 18A, 19, 26A, 33, N1A
圣奥斯定教堂
由西班牙奥斯定会修士于1591年创建。教堂最初的建筑非常简陋,教士们便用蒲葵叶覆盖屋顶来遮挡风雨;每当大风吹来,蒲葵叶便随风飞扬,华人远远望去,觉得这情景像龙须竖起,就称教堂作“龙须庙”。
地址:岗顶前地2号
开放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6时
附近巴士路线:3, 3X, 4, 6A, 8A, 18A, 19, 26A, 33, N1A
民政总署大楼
建于1784年,前身为市政厅,后曾多次重修,目前规模是1874年重修时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南欧建筑艺术特色。二楼的图书馆于1929年启用,以葡国玛弗拉修道院的图书馆 (Biblioteca do Convento de Mafra) 为设计蓝本,装潢和家具陈设具有浓厚的古典气息,现在专门收藏17至20世纪50年代的外文古籍。
地址:新马路163号
开放时间:画廊- 上午9时至晚上9时(星期一休息,公众假期照常开放);花园- 上午9时至晚上9时
附近巴士路线:3, 3X, 4, 6A, 8A, 18A, 19, 26A, 33, N1A
议事亭前地
本地居民又称此地为“喷水池”。开埠至今议事亭前地一直是澳门的市中心,两侧建筑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93年,前地一带铺设黑白色碎石地面,并砌成波浪形图案,衬托周围颜色鲜艳的文物建筑,互相辉映,使前地一带显出浓浓的南欧风情。
地址:议事亭前地
附近巴士路线:3, 3X, 4, 6A, 8A, 18A, 19, 26A, 33, N1A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