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信拖延了几天,简讯不慢,不过这样也符合车马的速度。

你读了我写的斯多葛哲学内容,希望粗浅笔墨没有耽误你时间,书只是一个简单思考,我设定了一个框架,计划就这样写下去,很多内容还在挖掘,肯定还有很多错漏,希望见谅。
你说的《被讨厌的勇气》是一本很好的哲学书,浅显清晰实用。这本书里面有很多思想和斯多葛哲学有关,世界就是这样大,包括你所说的哈佛大学的幸福课,其实,我想写的就是幸福主题。
你对前言读了三遍,我想一定是因为你一直在想,这样思考有意义吗?世界本来没有意义,我们所做所为在赋予它意义,就如同这封信一样,体现的是试图表达,沟通理解。顺应自然,扮演角色,追寻智慧,自由安宁,你看到了斯多葛哲学的关键,这是斯多葛哲学家努力想要表述的东西,试图论证的重点。

我不想重复他们的观点,想补充说两点:
一是个体和社会幸福相一致。在简书社群里面,一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谈论着日常生活,琐碎点滴东拉西扯,唱歌七零八落,喜乐悲伤虽然写了,记录了,但是不凸显,我就想,七月老师的幸福是什么呢?我们的思考交流的是什么呢?意义何在?人们为了日常而聚集、喧嚣?这样的生活就是幸福吗?
这个问题两千年前的人也在思考,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还有芝诺,爱比克泰德。这些人名有点费劲,对了,你就可以想成是苏三、赵四、孙艺珍,或者是孔侑等,替换记录即可。
从城邦制的衰落,到马其顿帝国的建立,再到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展,斯多葛哲学出现是被学者认为哲学没落的时代。有人说,希腊人的思考焦点不再是国家的问题,不再关心世界的本原和本体的问题了,在这个历史时期,哲学家最关注的就是:在这样一个百无聊赖的世界里面,人如何才能过得幸福?人如何才能在短短的几十年中、活得快乐?幸福,成为哲学家关心的首要问题。
哲学家不再关心终极问题,不再关心形而上学,而是转向了幸福这个伦理学的问题。显然,好像少了一点哲学应有恢宏的气魄,缺少了对国家的关注、对世界本质问题的关注,转向个人小情小爱,有人认为这是思想的衰落,然而,我认为这只是一家之言,小和大个人我们都需要。
人对世界的关心,还是要落到个体和具体上来。北京新闻大多关注国家时政,上海新闻更多关心地方民生,如果说这是堕落,衰落,也许并不尽然。这种关注,就如同辛弃疾的文章,变成了李清照诗歌,只是风格转变。如果个体不受关注,人人都不幸福,国家能够幸福吗?
可是究竟什么是幸福呢?究竟有那个人想清楚了呢?所以,我选择了斯多葛哲学,想从中找到一点启发。

二是企图系统思考和尽一份自己的责任。你问过我,我的榜样是什么样的人,我说是苏东坡。他在上升和下落都保持了风骨,有一种独特人格魅力。周国平说:“有两种基本的道德情感,一是做人的尊严和自豪,二是对他人的同情、爱和责任。在不同的人身上,其强烈的程度不同,前者强烈的是智者,后者强烈的是仁者。”
在我看来,他身上有本真,既是智者,也是仁者。
可是,现在很多人都难说真话,为了谋取个人利益,甚至不惜伤害身边的人。有人说,为了那今天你教孩子说自己不信而他不懂的话,明天他就会对任何人说他自己不信的话。
同时,人们很少完整思考人生哲学,陷入认知的陷阱而不自知,甚至是一些教授,学者。如果俯瞰总结,会有很多不同的感悟,会减少很多曲折弯路。所以呢,自己就想系统的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你让我任我教导主任职务,对此深表遗憾,因为疏懒没有尽责,从道理上我们班的同学很优秀,不需要人告诉应该怎样,如同舟学院,我们都有自己独立思考,我至今收到的最大教益就是,千万不要为是,人一思考,别人就发笑。可是,可以一起笑啊!

如欢喜这样,要求讲讲哲学,我觉得可以进行一下讨论,比如相遇意义,比如灵魂的深刻,甚至是为什么人类需要香水慰藉等。
我曾经很喜欢写信,上大学曾创下过记录。可是,今天写起来有些手生了,本来我想写一个集子《给你的信》,写给我喜欢的人。感谢你的来信,这是鲜活人间烟火记忆。在现在我看来,有一份写信的自由,有一份安宁思考,当下就是幸福了。
祝好!坦率讲,唱歌当然是越来越好,可是我们都有专业耳朵,希望还要继续努力!
向问天 2022年5月15日星期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