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调座位那天,小明攥着衣角站在讲台边,脸比胸前的红领巾还红 —— 他近视 300 度,还特别怕光,之前总坐在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太阳一晒,黑板上的字就变成模糊的一团,可他不敢说,怕同学笑他 “事多”,也怕老师觉得他 “麻烦”。
班主任李老师正拿着座位表核对,抬头看见小明盯着地面不说话,就放下笔走过去,蹲下来跟他平视:“小明,是不是有什么不方便呀?跟老师说说,咱们一起想办法。” 小明的手指绕着衣角转了三圈,才小声说:“我…… 我看不清黑板,太阳晒着眼睛也疼。”
李老师没立刻给他调前排,反而搬了把椅子坐在教室中间,拍了拍手说:“同学们,咱们今天不按身高调座位,来个‘座位心愿会’怎么样?每个人都说说自己的‘座位小需求’,比如怕光的想坐阴面,爱回答问题的想坐前排,个子高的不想挡着别人,咱们把需求都摆出来,一起凑个‘大家都舒服’的方案。”
话音刚落,班里就炸开了锅:“老师,我怕光!坐在窗边下午睁不开眼!”“我想坐中间,两边的同学总跟我说话,我听不清课!”“我个子高,坐前排会挡着后面的同学,我想坐后排靠过道的位置!” 李老师拿个小本子记下来,还画了个简易的教室平面图,边画边说:“咱们把教室分成三个区 ——‘采光区’在阴面,给怕光的同学;‘听力区’在中间前排,给想认真听课的同学;‘方便区’在后排过道,给个子高或想方便进出的同学,每两周轮一次,让每个人都能体验不同的位置,怎么样?”
小明第一次坐到了 “听力区” 的第二排,黑板上的字清清楚楚,连老师写的粉笔字笔画都能看清,他心里暖暖的,上课也敢举手回答问题了。后来轮座位,他也坐过 “采光区” 的后排,可李老师早提前给他准备了一副临时的眼镜 —— 是之前毕业的学长捐的旧眼镜,度数刚好合适,还让前排的同学帮他传课堂笔记,笔记上还会画个小太阳,写着 “看不清就喊我呀”。
有次班里转来个新同学叫小雨,小雨腿不方便,要拄着拐杖。李老师特意把教室后排的角落改成了 “方便位”,让大家帮忙把旁边的桌子挪开,留出宽宽的通道,还在桌腿边贴了防滑条。小雨第一次来上课,走进教室时有点紧张,可看到那个特意留出来的位置,眼睛一下子亮了。下课后,小雨跟李老师说:“老师,我从来没觉得自己的腿是负担,谢谢您。”
小明看着小雨的笑脸,又想起自己之前不敢说的小烦恼,忽然懂了:公平不是 “所有人都坐一样的位置”,不是 “大家都得忍一忍”,而是 “每个人的需求都被看见”,是老师的小本子上,记着每个人的小麻烦,再一起想办法解决。就像现在,怕光的同学能坐在阴面,近视的同学能看清黑板,腿不方便的同学能轻松进出 —— 每个人都舒舒服服的,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