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长夏永远不会凋谢
莎士比亚
我怎能够把你来比拟作夏天?
你不独比他可爱也比他温婉;
狂风把五月宠爱的嫩蕊作践,
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
天上的眼睛有时照得太酷烈,
他那炳耀的金颜又常遭掩蔽;
给机缘或无偿的天道所摧残,
没有芳颜不终于凋残或销毁。
但你的长夏将永远不会凋落,
也不会损失你这皎洁的红芳;
或死神夸口你在他影里漂泊,
当你在不析的诗里与时同长。
只要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
这诗将长在,并且赐给你生命。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诗人、戏剧家。幼年在当地文法学校读书,1582年同邻乡农家女安•哈瑟维结婚。1585~1592年莎士比亚的经历不详,传说他当过乡村教师、兵士、贵族家仆,并因偷猎乡绅T.路希爵士之鹿逃往伦敦,先在剧院门前为人看马,后逐渐成为剧院杂役、演员并开始剧作生涯。1592年,剧院经理P.亨斯娄首先提到莎士比亚的剧作《亨利六世》上篇。同年,剧作家 R. 格林在其《千悔得一智》中影射莎士比亚姓氏,并应用《享利六世》下篇的台词骂莎士比亚是“一只暴发户式的鸟鸦”,可见他当时已颇有名望。1594年,他和当时名演员W. 坎普、J.伯比奇同属宫内大臣剧团,同当时的许多新贵族均有来往。他的剧团除在天鹅剧场、环球剧场演出外,也在宫廷演出,夏季或瘟疫流行时则到外省演出。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37部戏剧,1卷十四行诗,2首长诗。17世纪莎士比亚戏剧传入德、法、意、俄、北欧诸国,然后渐及美国乃至世界各地,对各国戏剧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世界文化发展、交流的重要纽带和灵感源泉。
莎士比亚所处的英国伊丽莎白时代是爱情诗的盛世,写十四行诗更是一种时髦。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无疑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其十四行诗集更是流传至今,魅力不减。他的十四行诗一扫当时诗坛的矫揉造作、绮艳轻糜、空虚无力的风气。据说,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献给两个人的:前126首献给一个贵族青年,后面的献给一个黑肤女郎。这首诗是十四行诗集中的第18首,属前者。也有人说,他的十四行诗是专业的文学创作。当然,这些无关宏旨,诗歌本身是伟大的。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总体上表现了一个思想:爱征服一切。他的诗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赞颂人的尊严、个人的理性作用。诗人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具体的形象,用可感可见的物质世界,形象生动地阐释了人文主义的命题。
诗的开头将“你”和夏天相比较。自然界的夏天正处在绿的世界中,万物繁茂地生长着,繁阴遮地,是自然界的生命最昌盛的时刻。那醉人的绿与鲜艳的花一道,将夏天打粉得五彩缤纷,艳丽动人。但是,“你”却比夏天可爱多了,比夏天还要温婉。五月的狂风会作践那可爱的景色,夏天的期限太短,阳光酷烈地照射在繁阴斑驳的大地上,那熠熠生辉的美丽不免要在时间的流动中调残。这自然界最美丽的季节和“你”相比也要逊色不少。
而“你”能克服这些自然界的不足。“你”在最灿烂的季节不会调谢,甚至“你”美的任何东西都不会有所损失。“你”是人世的永恒,“你”会让死神的黑影在遥远的地方呆着,任由死神的夸口也不会死去。“你”是什么?你与人类同在,你在时间的长河里不杯。
那人类精神的精华——诗是你的形体吗?或者,你就是诗的精神,就是人类的灵魂。
全诗用新颖巧妙的比喻、华美而恰当的修饰使人物形象鲜明,生气鲜活。诗人用形象的表达使严谨的逻辑推理变得生动有趣,曲折选宕,最终巧妙地得出了人文主义的结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