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专业类书,带来是茅塞顿开的感觉,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阅读心灵类的书,带来的是心灵滋养,犹如找到了知音和心理导师。
阅读不同书籍,带来的收获不同,
每一本书背后,都是作者经过千锤百炼而成的经验,我们吸收的都是精华。
通过读《韧性》这本书,刷新了我的思维认知,也学习到了几个关键词:
第一个是:韧性=复原+成长+获益
通俗一点就是:柔韧,有弹性,像皮带一样有韧劲。
第二是:“韧性飞轮”:一个叫觉察,一个叫意义,一个叫连接。
第三个是:开启“反思弹窗”
第四个是:打造“意义树”,把行为与目标进行连接匹配。
第五个是:“焦虑拆弹”,区分是事实还是臆想。
认清事实,罗列问题清单,找到可控与不可控的部分,焦虑什么,担心什么,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第六个:持续小赢,强调坚持的力量,乘法效应。
启发后的思考及行动计划是:
1.做持续小赢的事情(写简书日更)
2.每天记录三件好事-强化积极行为(记录日记本上)
3.尝试冥想(从每天/每周5分钟开始)每周30分钟或者每天5分钟
(觉察自己的状态,情绪并不是事实,建立认知融合)
4.达成目标的承诺:“永不为零”
5.运动:每周60分钟以上,keep打卡)
6.学习:每天90分钟以上(读书、听书、听课)记录日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