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读书会已经七个年头啦。截止2022年1月22日,我们已经开展线下共读活动共计367期了!如果不是疫情,还不止这个数字呢!跟书友们一起读书的日子真的很幸福,很满足,也很有成就感!
其实一直都会想起最初的那些日子!
一
在艺林阁读书的日子
那时读书会刚刚起步,一切都是未知的。读什么?怎么读?谁来读?等等。那个时候是忐忑的,是迷茫的。唯一的一个心愿就是:我们一定会坚持,一定会坚守,哪怕只剩下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我,我依然会坚持阅读。
好在有马姐姐和李姐姐的倾力支持。读书会就在很多未知中开启了一起阅读的美好旅程。
那时的读来读去书城有一个独立的小空间,李姐姐给这个空间起名叫“艺林阁”,这个小空间可是开创了全国书店中别有洞天的先河,这是彼时全国书店中唯一一家有书画室的店内店,很多书画大家来到酒泉,都会在这里留下墨宝。而李姐姐无偿地将这个空间给我们读书会做线下共读的场地,那一份大爱,真的令我铭刻在心。想到读书会,就会想到李姐姐的无私奉献。
在艺林阁,我们读了《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追风筝的人》,《摆渡人》,《拆掉思维里的墙》,《不抱怨的世界》……真的好多好多。
在艺林阁,我们开了新春诗会,开了年会,举办了周年庆典。我们带着自己做的美食,带着自己准备的小节目,在艺林阁欣赏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在艺林阁,我们从默读、分享,到朗读、导读、分享,逐步固定了一种线下共读的模式。
在艺林阁读书的日子,是读书会最美好的时光,是读书会书友最多,也是最有激情的时光。
因为业务需要,李姐姐不得已忍痛将艺林阁改为读来读去书城的阅读区,我们在改造期间离开了,在改造好之后再去时,我跟书友们称为“回家啦!”因为艺林阁是我们启航的地方!我们心中一直有这个地方,读书的地方!
二
在悦读时光读书的日子
李姐姐说万达广场要开了,她要在那里边开一家书店,店名就叫“悦读时光”。好一个“悦读”,一下子喜欢上了,于是格外期待那个书店开张,也特别期待去那个书店读书,带着我们的读书会去一个“悦读”的书店阅读。
第一次走进悦读时光,心里是满满的惊叹——原来书店还可以是这个样子的!脑海中固有的书店的样子完全被颠覆,在这个书店,买书只是一个组成部分,而“悦读”才是它的灵魂所在。
于是跟李姐姐一起策划各种读书活动——名著导读,类似像樊登那样去拆解自己喜欢的名著,在悦读时光,我们不仅仅在读书,我们也在丰富读书会的悦读方式,我们拆讲了《基督山伯爵》,《简·爱》,《丝绸之路》,《苔丝》,《夏洛的网》,《谁动了我的奶酪》,《围城》《奶蜜盐》,《正面管教》……我们开讲了《道德经的智慧》,《论语》导读,世界读书日家庭教育读书分享,在建党百年之际,承接了肃州区总工会“玫瑰书香”女职工读书分享活动。
随着岁月流逝,悦读时光就像一个老朋友那样的存在,不一定天天厮守,但是心中时刻都有。李姐姐说,那是读书人的标配,深以为然!
有闲暇,有书香,有茶韵……悦读时光带给我的是浓浓的美好和希望!
三
在凤翮书屋读书的日子
凤翮书屋,一个引进的社区项目。结缘很偶然,结缘也是必然!
凤翮书屋来酒泉的日子不长不短,而我们的相遇就在那些不长不短的日子里。
我会带着班上的孩子们开这里开读书分享会,我会带着家长们来这里学习《父母效能训练》,也会和书友们在这里度过母亲节前的诵读与分享,还会在这里给众多书友开讲《朗诵技巧》的讲座。
读书会第一次插花活动,是在凤翮书屋开展的,书香伴花香,书友们聊着,操作着,学习着……生活处处皆学问!插花也有那么多门道与技巧。
在凤翮书屋小熙的倡导下,我们组织了几场“平凡之路”的主题分享活动,那些关键词如今还不时想起——“在路上”,“老师,老师”,“遇见”……
原来,遇见都是不经意之间,而不经意间又有那么多的一定和必然!
四
在花涩花艺读书的日子
莎莎,一位心灵手巧、秀外慧中的女子,她是朋友的女儿,自己创业,做了一名花艺师,给自己的工作室起名叫“花涩”。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就觉得好别致!
我们的第一次书友会插花活动,她就是我们请到的插花指导老师。认真,敬业,没有过多的话,但是很认真的指导我们每一个人用相同的材料做出不一样的作品。
后来她开花艺工作室,特别再三给读书会打电话,盛情邀请我们去她的工作室读书。每次去,她会准备好茶和咖啡,然后她会在一旁静静地听我们读书,听我们讨论。
在花涩,我们读了《当下的力量》,读了《象与骑象人》……
白色的墙,白色的桌布,几盆绿植,工作室布置的十分简约,可是书友们每次结束读书都舍不得离开,各种摆拍。
莎莎看我们读书喜欢的不行,主动送书友们一次干花花艺活动。那次不是插花,也不是读书,而是各种美,各种美照!
在那里我们感受到了所有美好凑在一起的时候,留下的就是指数级别上升的美好!不会觉得多,不会繁琐,而是满足!各种满足!
五
在1969读书的日子
千万别误会,不是1969年读书,跟那个年代实在没有什么直接联系。1969是一个仿北京798艺术区的一个文旅项目,位置在肃州区公园路上,就是以前的锅炉厂的厂区,基本就是依着以前的厂房做了一个修缮之后对外开放的。这里的全名叫“酒泉1969文化创意产业园”。
来1969读书很偶然。
因为1969刚刚开放不久,酒泉市美协,还有美协的几位大咖在这里都有自己的工作室。而水墨汉唐书画院的丁军老师就是大咖中的一位重量级人物。说到这儿,想来你也明白了,我们的读书会就叫——水墨汉唐·温暖8760读书会。那我们跟水墨汉唐也是有一定联系的!
1969开放不久,需要人气。我们历时六年,需要固定的线下阅读场所。而这个场所至少需要有文气,翰墨——书香,和谐!
丁老师盛情邀请,秀峰姐姐尽力协调,重点是离我家不远(公私兼顾一下下嘛)!于是来到1969,来到1969的文创车间,我们开启了文旅阅读之旅。
文化创意产业园,那一定要有文化气息,书画的确添文气,毕竟缺了一点什么,读书会的入驻,让这个文化气息浓郁了许多,也完善了许多!
仿佛是一个旅行的过程,读书会走过的七年,在不同的地方走走停停,这些地方还有水墨汉唐书画院,花伴花艺工作室,单凤翮书屋,我们就在南大街书屋读过,在肃州路社区书屋读过,在阳关路社区书屋读过……在这个旅程中,不停的有书友跟随,有书友离开。
这个旅程中,我们不仅线下共读,还开启了“温暖朗读者”线上读书接龙活动,疫情期间,开通了荔枝直播,还在线上视频阅读了《好好说话》等书籍。
有书相伴的日子是甜蜜的。
无论走过多少个地方,无论身边有几个人一路同行,坚守初心,坚持阅读,始终没有改变!这里面有对书的热爱,有对读书的依恋,也有书友们的鼓励与支持,有书友们的包容与理解,更有自己和书友一起共同成长、进步的蜕变。
七年间,我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杨老师,谢谢您!”而内心中最感谢的,恰恰是这些给我道谢的书友们,无论是坚持不懈,七年来不离不弃东西南北一路追随的铁粉,还是因各种缘故离开的朋友,亦或是如候鸟般不时来读书会歇歇脚的书友,因为有每一个人的陪伴与鼓舞,我终是持之以恒地坚持了下来。同时,我也从每一个变化着的书友眼中,看到了那个越来越美好的自己!
每一期共读结束时,我都会诚挚地起身,鞠躬致谢:感谢各位书友能够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到读书会阅读与分享!期待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因为我真心的发自肺腑的感激书友们七年来不离不弃的陪伴与鼓励,也正是因为书友们携手进步,我们才有了七年的坚守与成长。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杨绛先生曾这样讲:读书就是为了遇见更美好的自己!我们在读书会,不仅遇见了美好的自己,还遇见了美好的书友,遇见了美好的书籍,在悦读中,我们陶冶了情操,给灵魂激趣!
水墨汉唐·温暖8760读书会——用阅读温暖一年365天的每时每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