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儒家思想中,有几個我認為:叫‘特别重要’的字。
它们分别是:“性”字,“道”字,“修”字,“德”字,以及“仁”字。
道理是這樣的。因為,上述五個字属古代漢語的范畴,它們在《論語》中,在《孟子》、以及《大学》、和《中庸》等書中,出现的时機,和語言习惯都和我們相對现代的人,所惯用的語法,和造句习惯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説,欲了解儒家思想,与文化的人......你無法越過對這些字的理解,与记忆。但透彻理解這些字的真正意義,在缺乏使用古漢語語境的今天,则需要研究者拥有大量的對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佛氏思想的理論知识的积累,与出于自己本愿、和本心的逻辑思考、与逻辑分析的创造......以後,才有可能,叫:彻底的理解,這些字其所代表的涵义与它們之間背後、与各自的逻辑关系和逻辑。
道理是這樣的。這種逻辑关系和逻辑,有字型上的,也有字義上的。总之,譲别人理解,給别人講解這些字的背後的涵义,与這些字彼此間地逻辑关系這件事不難。
如果你講的符合逻辑,且理性、严谨,大部分人也不會不理解。可是,譲别人理解,給别人講解......只是你在向别人、向众生:汇报結論。汇报你的‘研究成果’。而并不是過程。聼的人,众人可以不懂,也可以聼完你講之後......再去向他人转述他從你处,所得的你(所总結、所研究的......)的結論。
但那,不過是:鹦鹉学舌。而矣罢了。众人,聼你講的人們......可以這樣鹦鹉学舌,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這樣,還省你自己做广告了。
等于,替你扩大了你的影响力。是一件‘可能偏好’的事。
道理是這樣的。但是,众人可以鹦鹉学舌,但你不能。你作為主講人,作為教師必须透彻理解,你必须是有:‘証明過程’的,而非仅仅是模仿的,以讹传讹了。
道理是這樣的。而,“教師”两個字,也是由古漢語沿用至今的。
你知道,“教師”二字,真正的,何為是、或者説:算“教師”嗎?這都是需要証明的,而不是只講口头禅,以及説是叫:鹦鹉学舌般的,叫以讹传讹了。
道理是這樣的。你得真懂,真懂,你真懂,你的学生們,才有可能真的懂。
你是抄來的,你就是懵懂的,就是看别人寫個“3”(“3”,系舉例、与比喻)在卷子上,你也在卷子上寫個3。然後满世界宣扬,此題得“3”,好像你“會了”一樣的......那是你的嗎?是你‘証到’的結論‘3’嗎?
不一定罢。最明显的証据,就看“草稿纸”。上過小学的人,大概都對這三個字(既:草稿纸,三字)不陌生。我的草稿纸上面,寫满了我為了解“這道題”,而创作的:解题過程。你,要是對我是否真的會、与是否真的懂有所疑問,与怀疑的話,那如果不嫌弃的話,請您看我的解题過程......我有“草稿纸”,我草稿纸上,寫满了解题過程。那(既:“草稿纸”上的解题過程......)當然有一些错误,一些弯路,甚至涂抹。但,那是我的‘思想的痕迹’,与‘思考的烙印’。
我自豪。我為我自己,而感到骄傲。因為這個得“3”的:正确答案,是我在我自己的“草稿纸”上,一步一步,一步一個脚印,踏踏實實,脚踏實地地、稳扎稳打的從错误,与涂抹、甚至涂鸦中,换算出來的。這個得“3”的結果,是我自己演算,与‘証明’出來的。
我有過程,為了‘証’得這個:‘3’,我花了四年的時間,寫了至少一百三十多万字的論文,与文章,就為了証這几個字的意義,証它们是‘怎麼來的’,到底是什麼意思(既:所以然)......等。
為知所以然,我花了四年的時間,潜心研究儒家思想、与儒学理論......等等古漢語的儒家思想类经典名著。
我証到了。我真懂(儒家思想、与儒学理論)。因為我“草稿纸”上,是写满了‘步骤’、与解题過程、解题思路的。這些,您有吗?
道理是這樣的。所以,我為我自己而感到骄傲,同時,我也為我自己,而感到自豪。
道理是這樣的。我的“3”(的結論),不是鹦鹉学舌、以讹传讹......而是我自己在‘獨立思考’、与‘獨立探索’漆黑、与阴暗的過程當中,一步、一步向着光,向着理性跌跌撞撞、摸、爬、滚、打......一步一步,一步一個脚印的,凭我自己‘証’出來的。你行嗎?你有這個决心,和勇氣嗎?你有這個才能(既:才华、天赋)和毅力嗎。所以,在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字的字義這件事情上面,我才是問心無愧的,叫:‘真懂’了。道理是這樣的。
下面,我汇报一下,這五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意義。
首先,“性”字,“性”是:理,我們今天常用的“理性”二字,其本源,追根溯源既是此。既:“理性”=“性”。
道理是這樣的。“性”,需要‘向内循找’,所以,叫:“率性”(“率性”,出自,《禮記·中庸》)。向内找到“性”,叫:“見性”,或者叫:“达理”,二者(既:“見性”,与“达理”)為同義。
道理是這樣的。“道”是:“氣”,“氣”分:“阴”、“陽”。“性”(既:“理”)在“氣”中。所以“見性”,既可(某種程度上的)控制“氣”。
所以,“見性”=有“道”(既:有、或者説:可控“氣”)。
道理是這樣的。“修”,就是:裁、剪,之意。“修道”=“修氣”=裁、剪“氣”。
用什麼裁、剪,就等于:用什麼“修”。這個裁、剪(既:“修”)的‘工具’,就叫:“法”。“法”,是用來“修氣”(既:“修道”)用的。
道理是這樣的。“德”,是“氣”的:形态,或者叫:是“氣”的樣子。“德”,是由“道”(既:“氣”)“修”成的。你用什麼“法”“修”的“道”(既:“氣”),你的“德”,就也會成為你所用“法”的樣子。
你用刀“修道”,你的“德”(既:你“氣”的樣子......)就會成為:刀的樣子。
你用剑“修道”,你的“德”(既:你“氣”的樣子......)就會成為:剑的樣子。
你用规矩“修道”,你的“德”(既:你“氣”的樣子......)就會成為:规矩的樣子。道理是這樣的。刀、剑、和规矩,就叫做:是你的“法”了。
道理是一樣的。所谓“仁”,就是:顶天立地,的意義。當,你用你的“法”,将你的“道”(既:你的“氣”)“修”(既:裁、剪)成了某个樣子的時候......
這個時候,你就是個‘有德的人’了。也可以説:有“道德”的人。
1.
“道德”是:“氣”,而所谓的“人”,其實,就是:“氣”。
因為“氣”(既:“阴”、“陽”)就是:“质”(既:“金”、“木”、“水”、“火”、“土”)。
“质”(既:“金”、“木”、“水”、“火”、“土”)就是:“氣”(既:“阴”、“陽”)。所以,當你具备“道德”的時候......當你用你的“法”,将你的“道”(既:“氣”)“修”成“德”(既:某種样子......)的時候,你就已经是一個:表里如一,的人了。
2.
這就叫:所谓的“知行合一”。也叫:“天人合一”了。
你就是一個:移动的“道德”;當你的“道德”(既:你的“氣”)充斥于天、地間的時候......這樣的你,就是:“仁”了。
道理是這樣的。----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冬月初五 于自家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