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教育之道

作者: 廖盛_8ee2 | 来源:发表于2019-02-23 09:37 被阅读28次

教育之道是什么呢?教育之道是符合天地自然之道,符合社会文明发展进步之道,符合人类儿童少年成长教育方式方法的独特客观规律。

人类美好的未来可持续生活下去要依靠什么条件?最为重要的是依靠人类在仁义文明道德和谐思想指导下,自觉自愿行为主导保护下的大大小小可持续发展正常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生态环境。例如,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制度法规,文明和谐等;不是巨婴似的幼稚自私贪婪,逞强斗狠的征服,使用战争和终极武器的思想意识行为。然后是人类内部人与人之间与自然万物之间的荣辱与共和谐生存与发展进步。总而言之,文明进步、幸福发展靠的应该是先进的文化教育,

天地万物自然之道和人类社会发展人才教育成功之道,告诉我们教育之道最重要是教育环境。教育的环境,它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例如太阳照耀下的大地碧水蓝天,风花雪月,高山大海等自然环境,还包括工厂农村,都市边疆,博物馆展览馆,实验室,军营,学校课室,千家万户等各种社会环境,总起来说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核心还是学校教师教材,对学生影响比较大的还是社会公众人物所倡导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现实。天地自然,人类社会是学生出生成长之地,合作奋斗、拼搏进取服务献身之所。环境对教育起着生死存亡、兴衰荣辱的作用。足够大、足够多和足够好的环境才能满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这样培养教育学生的必需环境条件。教育不仅需要社会物质方面的硬件,还需要精神方面的软件支持。软件是指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影响因素,例如,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教育的具体方式方法、师资等。教育不只是教育部门和学校家长的事,教育是国家民族继往开来的千秋伟业,也是关系每家每户现在和将来切身利益的事。因为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大人,社会的主人,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的身心健康、能力态度都将影响将来工作服务的质量好坏、态度的优劣,关系到他们上一辈的生活质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今天社会所有的人物事物在自然,社会中的现状表现,对待自己对待教育下一代的思想态度政策制度和方法,就是明天受教育者和各种事物对待自然,社会现实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方法,这就是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因果关系。所以我们上上下下所有人和部门,大大小小的实业家、商人等有影响的人,今天应该以大仁大爱以身作则的言行来对待自己社会和教育与被教育者,整个社会的关爱和重视是教育的不可缺少的软环境之一。

有了良好的环境,教育的首要职责就是要保证被教育者的活性,就是被教育者的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学生第一位的头等大事,是教育的首要目标。任何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不论是社会的、集体的人为因素都是错误的、犯罪的、不可原谅的,例如缺少饮食安全,缺少睡眠时间,缺少运动场所,缺少生活关心,缺少心灵的关爱,缺少思想的交流等,反之要竭尽全力建立健全这些制度设施。

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情况下教育的第项二任务就是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性。人性就是人类热爱世界上众人、爱自然万物之善心善行的文明表现,爱心是一切文化文明的核心。天地自然人类社会大道德之为爱,人类之爱,于思想为仁义道德法律制度等,于国家为忠,于父母为孝,于朋友为信,于物品商品为质量高,于言行为实诚,于人感受为幸福舒服。教育之道当然要遵循此道。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说出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人物生平的共性——为人民服务死而后已。雷锋精神的本质是什么?为人民服务。人的品德决定人们制作创作的一切物品、商品、作品作用的好坏质量的高低,行业作风决定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决定社会安全安定、幸福指数的高低,决定个人的价值观和命运,同样,也决定国家民族人类的兴衰命运。怎样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呢?一是从小从日常生活小事培养,从能听懂话学说话,能自己吃饭喝水就开始培养文明礼貌说话行事等的教育。二要把形成良好品德习惯看作教育合格指标重要因素的社会教育共识。三是要给学生从小开始献爱心做善事的条件和机制,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探索科学技术的发展等,落实和践行人的一生为爱而生活学习实践是关键。

最后是个性,个性的形成发展是生物进化繁荣昌盛的规律之一,例如,生物分类门纲科目属种下的千奇百怪千差万别的生物,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个性的不同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因素之一,例如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各种职业及产品的差别,各种艺术的流派各种人的外表思想性格行为差别等。没有个性就没有生物进化和人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文化艺术推陈出新,没有社会发展进步的繁荣昌盛。如何发现培养学生的个性,也就是兴趣爱好发明创造呢?必须要保障让人们拥有正常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必须要有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平等自由的环境,尊重包容不同的不违法乱纪的思想行为。倡导发现发明创造创新的想法,鼓励其做法。从幼年童年开始起要从自己的居住地开始由大人引导帮助逐渐的扩大了解认识周围的自然和社会,尝试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一切事物,学生从小有选择学校、班级、老师、学习科目内容的自由,学校老师有引导推荐讲授的权利。只有让学生进入学校社会知识技能自由选择的淘宝天地,才能避免厌学逃课的思想行为的出现,才能进入自己喜爱兴趣发明创造的个性快乐世界之中。人类一切优秀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自然现象都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内容,一切人类文明的继承者、创造者掌握者都可以招收学习者、爱好者,这才是培养有个性、有特长、爱发明会创造的大教育的人才教育之道。

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祖国辽阔的土地和海疆也是我们绝大多数孩子的最广阔美丽的校园;五十六个民族的孩子都是同学,三百六十行的工作者都是我们的老师,田间街头,工厂江河,博物馆,报告厅,展览馆,科研基地等也是我们的研修所操场实验室。大的空间可以使得孩子身体心理胸怀见识得到健康有益的发展,探究星辰大海我们有神舟和书籍,学习基础知识我们有职业老师和网络搜索,十四亿国民是我们的学习实习服务联系对象,国内国际社会自然是我们的诗和远方。如果只是关在小小的学校教室里读书考试,如井底之蛙,缺少自然社会的了解,缺少实践和服务意识和习惯的培养,如何成人成才,服务大众社会?

如何实现呢?这就是教育之术了。党和国家如同太阳和大地,各种职业的人如同各种植物和动物,大中小学生如同初生的半大不小成长中的动植物,教师不只是学生学校课堂学业的老师,做人行为的模范,还应该是学生的生活陪伴者和成长的导师,例如,带领指导学生的校外学习实践,考察社会,探访贫困,挖掘古物,慰问演出,比赛等。这就是实现游学学习的方式:如同一年的春夏秋冬的交替,如同候鸟的秋去春来的迁徙,如同鱼儿的洄游,师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

学生在学校的书本知识学习和考试历来是一对矛盾。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广义的学习和狭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学生成长过程中耳闻目睹、身体接触感知体验到的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文明知识技能等。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课程文化知识。这两种学习的共同特点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成长,适应社会壮大自己,发展自己让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幸福的个体,成为能继承和发展社会文明的新生力量接班人。就是说教育为被教育者服务,反过来,要达到受教育者为社会服务的目的。教育服务就是满足于学生的共同要求和个性化的特殊要求。共同要求和特殊要求是什么呢?首先是环境,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习社会、服务社会、改变社会的公平共正和谐的长期稳定的环境。其次是身体上,儿童、少年、青年对健康运动的要求是共同的,身体运动需要的一般性要求是有力量和耐力,速度和灵活,技巧和技术等。运动项目和繁多的种类因个人兴趣、家庭背景、身体素质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各异,但是,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知识和技能主要是指学校课程设置课程内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类、工具类等。但是由于历史地域等原因,国家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城乡间,东西部之间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间,名校、重点学校和一般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差别很大。怎么办呢?解决的办法,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积极面对应对。让学生流动起来,让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联系起来,让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现代网络教育手段和传统的课堂联系起来,让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生式、师徒式教育融合起来,让做人做事和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起来。这样的教育可以使得我们的下一代,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和海疆上锻炼出强壮的身体,可以在东海之帕米尔高原,白山黑水到青藏高原领悟祖国的辽阔,培养宽广的胸怀,让五十六个民族融合团结,增强国家凝聚力。同时学生之间、老师之间、师生之间、学校社会之间,兴趣爱好相同者切磋,向德高艺馨者请教,就会蔚然成风,就能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共性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学习的目的紧密的结合起来。

考试,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考试传统的国度,现代也教育离不开考试测评。考试可以检测督促教与学,达到促进教学相长的目的,是公平的选拔人才形式,可以达到择优录取的目的,对传承科学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定范围内使用一张知识内容试卷一个评价标准优点很多,有积极的一面。但是现在学校的小考中考高考几十年一贯制也造成千人一面的工业产品化知识技能的学生,并且是以损害身心健康和道德品质为代价,这不符合天道人道教育之道。以考分论英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也会造成只注重书面知识死记硬背加题海战术来获得考试好成绩不管其他的现象,例如:考试成绩好身体心理素质差,艺高胆大道德水准低,多书面学科知识,少社会自然见识,有高等学历乏工作生活阅历能力的人。考试作为一种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方式方法,它应该有科学性、人文性、时代性,有利于教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各有所长,有利于为学生终生幸福服务和有利于学生终生为人民为国家服务,有利于国家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这才是考试应有的作用和目的。依照这种考试目的,考试的形式应该是这样:各类基础知识系统化,专业化,现代化,考题题库公开化,考试安排操作日常化,简单化,考试分数登记隐私花网络化,考试形式内容选择社会化、人性化、个性化,技能考试也一样。考生只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和自己的排名,自己和最好成绩的距离。纸质考试和不同级别等级的考试则根据情况设定。

淡化目前各种形式学生个人的,集体的以评价知识技能掌握的考试和分数评价体系,不以学生分数评价学生,不以分数论英雄。而是以体育德育智育全面发展,最终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态度能力成果,来评价学生现在和未来及教育者和教育单位。在学生义务教育期间,教育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健康身心,将来能够幸福生活很好地服务社会为目的,在学生学习的内容上应以孝敬父母,服务社会国家为根本,以科学文化艺术知识操作技能为枝叶,把个人兴趣能力融入为国为民的社会实践中为目的,另一方面,教育(考试)也为每个学生老师乃至全社会每个人终生服务,使得人尽其才有终生学习能力兴趣提升的可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人生梦想,获得幸福人生。

这就是我认识的教育之道。

相关文章

  • 何为教育之道

    教育之道是什么呢?教育之道是符合天地自然之道,符合社会文明发展进步之道,符合人类儿童少年成长教育方式方法的独特客观...

  • 观《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论教师的社会性功能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何为传道?笔者认为,所传之道为生活之道。在教育活动中,为了方便管理和知识...

  • 【影音专栏】《复仇者联盟3》的“力量”之道

    一、何为“力量之道”? 何为“力量之道”? 简单说:就是你如何获得更大的、真正的力量? 复联三中,导演就那么轻而易...

  • 教育,正道与歪道

    教育,正道与歪道 闫贵忠 生命有生命之道,成长有成长之道,教育亦有教育之道。 ...

  • 行动营--21/21中庸之道

    1.何为中庸 何为“中庸”之道?我想,可能大家都会有这样的印象,那种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处事之道,当然“中...

  • 走在“问题化学习”的路上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那么,何为道?何为教学之道?通过研读问题化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教学之道,非小巧。...

  • 何为夫妻之道?

    在我出嫁之前几年,我曾问过奶奶,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是什么?奶奶只告诉我两句话:相互尊敬,相互爱护!我说就这么简单吗...

  • 何为品茶之道

    品茶之道是一种由天到地再由地到天的过程。茶在天地间,成为了沟通天地的桥梁。人也在天地间,茶通过人,打通了天地之间的...

  • 何为交易之道?

    道,大道也! 心中之道,乃是大道至简,大道至见! 什么是交易之道? 交易是一门艺术并非科学,把握交易的度至关重要!...

  • 何为赚钱之道?

    所谓的赚之道就是永远都在关注同行,永远都在学习同行。所以做项目要养成做数据库的习惯。建立同行数据库、流量数据库、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为教育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pu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