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
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
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
也不在过去停留。
这是卡里·纪伯伦的一首诗,对人类对社会的深层思索的感悟。
今天陪儿子练钢琴,与老师的女儿,也是与儿子小学同班六年的同学聊天,(实则是向我倾诉)。
女儿考试成绩差的时候:
回到家就会看见妈妈已准备好武器(鸡毛掸子之类),貌似孙二娘状: 说! 是我打你一顿还是怎么着?
女儿考试成绩好的时候依然心虚:
回到家照例迎来拷问灵魂的眼神:
说! 是不是抄人家的?…你就抄吧你!…
我忍俊不禁,给一建议: 下次再发觉情况不妙,赶紧诚心主动出击: 亲爱的老妈,我知道你都是为我好,心疼我,想让我好好学习,担心我不够踏实不够用功……
没想到小姑娘立马摇手: 阿姨这招不好用,我一开口表示,老妈神反应: 别来这套!!!
呜呼,哭笑不得,好可爱的母女俩。
这情况的普遍程度,蛮惊人。
明明是学霸级的儿子,所有家长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而父母对儿子的要求永无止境: 这次考试得了98分,为什么这么不细心,长眼睛干啥的,上次能考100分,这次为什么下降了,你这粗心的毛病还改不改了?这次考试班级第二,下次一定争个第一,结果真的拿个第一刚要乐下,父母脸色沉重语重心长: 取得班级第一就满足了?没看见跟年级第一有多大的差距,咱们得争取年级第一…
青春期的孩子生理迅速成长,能量充足,内心的躁动不安连他们自己也是莫名其妙的,他们有的感受不知如何倾诉,反而身陷围城一样苦恼无助,来自父母的厚望,老师的期待,同伴的攀比,这一切困扰没有合适的出口,制造出了“青春期”这个特别意味深长的名词。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段青春岁月,那其实是人一生最美的时光,我们细想我们的判逆,惹父母如何生气而不自知,谁又没有年少的轻狂?觉得我一下水你们都得上岸,我们轻视一切我们觉得老土的人,完全一副目中无人,目空一切的“不可理喻”的作死样儿,直到今天,每次看望父母,脑子里依然会闪回当初年少的自己,惹得父母咬牙切齿又毫无办法的神情,那歉疚那后悔呀…
作为父母,我们多体味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青春,和今天青春期的孩子一起再品位我们的当年,或许,烦恼会少许多,也更容易做到给孩子更大挥舞拳脚的空间,让他们更多一些自由,更多一些自我,祝福我们最亲爱的孩子,青春无限美,亦无限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