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梦境,就像是一面镜子,反映了我们的内心,以及现实的情况。
从梦境心理的角度来说,我们身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当中,碰到了什么人与事儿,有什么遭遇和经历,近段时间就会做什么样的梦。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一个星期内我们做了什么,潜意识的欲望就会构造出什么样的梦境。
遇到比较欢快的事儿,那我们的梦境会偏向于“喜梦”,而不是噩梦。遇到比较悲伤的事儿,那我们就会做奇奇怪怪的梦,不像喜梦,也不像噩梦。
谈到“奇奇怪怪”的梦境,有人会疑惑,怎么有些梦境,会如此骇人,如此阴森呢?因为这些梦境,有可能象征了某些事,也有可能暗示了当下以及未来。
02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南昌某医院的一个医生,患了严重的肝病,不仅卧病在床,还昏死了过去。
在昏死的这段时间,他做了一个很漫长的梦。他梦见自己回到了老家,里面有自己的外祖父,外祖母,父亲,母亲,以及同村的伙伴们。
这些人都不在人世了,但他们竟然出现在了自己的梦境当中。医生走了几步,发现自己走到了院子里面。
外祖母在做饭,外祖父在抽烟,母亲在洗碗,父亲拉着他到门口放鞭炮。他随着父亲的步伐走了出去,也玩起了鞭炮,就跟小时候一样。
自从家人们离开后,他很久没有感受到如此温馨的家庭氛围了。他啥都没想,只是静静地沉浸在温馨的家庭氛围当中。
不久后,整个梦境的人与物,就消失不见了。他身处于一片黑暗当中,抬头看到了一点光芒。随后,他就迷迷糊糊地醒来了,同事跟他说:你的病情好转了。
03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他的病情没有好转,那他会一直待在温馨的梦境当中吗?应该会,也应该不会。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没有什么是永恒存在的,现实中的一切都会发生变化。梦境,也是如此,不可能永存。
这位病重的医生,之所以会梦到这些早已离去的亲人,以及回到了荒废多年的老家,就是因为他当时病危了,潜意识就将这一大类的记忆,全都调度了出来。
在人离开的之前,现实中的感觉是无比痛苦的,但他在潜意识中,也就是在梦境中的感觉,是温馨且幸福的。这就是所谓的“解脱”。
对于“梦到故去的家人”这件事,很多人都会毛骨悚然,觉得这肯定是什么脏东西上身了,认为有什么鬼魂之类的......
这种想法,不过是自己吓自己,自己让自己恐惧而已。一切问题,都跟迷信无关,只跟我们的内心、机能、头脑、记忆活动有关。
04
心理学家肯尼斯·赖因格做了一个濒死实验,调查了上百名研究对象,并得出了临死前四个阶段的结论。
第一个阶段:五分之三的濒死者,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平静、安详和轻松,摆脱了现实生活中的烦恼、焦虑和痛苦。
第二个阶段:三分之一的濒死者,觉得自己的意识离开了躯体,浮在半空中,发现医生们在自己的身边忙碌着;四分之一的濒死者,发现自己走进了深不见底的黑洞里。
第三个阶段:七分之一的濒死者,会走到黑洞的尽头,并且看到一束光线。在光线的两侧,站着早已故去的亲朋好友,他们形象高大,穿得光鲜亮丽。
第四个阶段:七分之一的濒死者,会回顾自己一生中的重大经历,在眼前一幕一幕地飞逝而过,就像看电影一样。这些回忆,既有欢乐的一面,也有悲伤的一面。最后,随着光线的消失,回顾的结束,自己就会跟大自然融为一体。
心理学家肯尼斯·赖因格认为,这当中所有的感觉,都是人们在临死前的真实感受。
05
一个人,在离开之前,会梦到这4样东西,要有心理准备了。
首先,会梦到早已故去的亲人朋友。上文提到过,在濒死实验中,大量的体验者梦到早已故去的亲人朋友,他们貌似是来带自己离开的。
其次,会梦到童年时候的欢乐场景。上文的医生,在患了严重的肝病之后,竟然梦到自己回到了老家。童年的美好和家庭的温馨,让他久久不能释怀。
第三,会梦到自己以往经历过的重大事件。平生做了什么事儿,有什么事儿让自己印象深刻,那大脑就会自动回想起这些经历。
第四,会梦到各种光鲜亮丽的人与物。在濒死实验中,人们看到了光束,以及感觉到了无与伦比的温馨和舒服。这就是所谓的解脱。
梦境,就是当事人身体状况,以及心理活动的体现。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