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安静限制的不仅是学生的行为
回想读小学的时候,最快乐的时光是课间的打闹。下课铃一响,所有的学生一窝蜂的跑出教室,开始快乐的课间游戏。那时候,短短的课间十分钟,会有五花八门的游戏玩法。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整个校园都是欢声笑语,人生沸腾。而现在学生的课间十分钟,却是学生规规矩矩的上个厕所,然后又规规矩矩的回到教室里面。进到教室,又是一个安静的空间。偶尔有调皮的孩子在教室有聊天的现象,都会被小班干部汇报给老师,免不了一顿批评。现在孩子的课间十分钟以安静作为一个标准。那个班级能够做到课间安静,没有任何的声音,就是好班风的标志。这种压抑学生天性和扭曲学生童心的行为,在校园中备受推崇。
为什么现在的校园中以安静为追求的标准呢?首先是学校害怕出现安全事故,一种自我的保护。现在学生只要在校园中出现任何的安全事故,学校都是吃不了兜着走。除了经济的赔偿之外,还会用掉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安全事故。学校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学生象鸟一样圈在笼子中,你能够出现什么样的安全事故呢?大多数学校为了更好的落实,把每一个课间都划分给不同的老师去值班。让每一个课间都有老师盯着学生,让学生安静的在校园里行走。有的学校把课间十分钟分给上课的两个老师,上节课的老师负责前五分钟,下节课的老师负责后五分钟。课间十分钟就属于学生,与学生没有任何关系。其次,学校的教室都是楼房。学生没有精力专门跑到操场或者楼前空地上玩一会。这就不方便学生玩耍。慢慢地,学生也就习惯了课间待在教室发呆,或者写作业的模式。最后,作为班级的直接管理者,也希望班级能够安静一点。直接理由就是教室是一个公共空间,只有大家都安静才能够安静。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别人着想。这样,教室就变得无声了。教室没有声音,学校就安静了。很多时候,我们走进校园,要不是学校不断响起的铃声,我们都怀疑学校是不是有学生。
出现这种状况,直接受害者是学生。安静的课间十分钟,不仅限制住学生的行为,更严重的是同样限制住学生的大脑。课间十分钟,应该是紧张的学习了一节课,通过课间的打闹,让大脑休息。而且课间十分钟是学生在校最能够相互直接玩耍的时间,也是学生活动最多的时段。为了安全,我们选择让课间十分钟变得安静,学生丧失了许多相互玩耍和体验的机会,大脑也一直处于昏昏沉沉,不利于学生有效的学习。
解决这种问题的方式,只能是从法律角度明确什么是学校的责任?学校受到无辜的骚扰的时候,有专门的机构去处理。不要让学校害怕闹事,而让所有的学生课间变得小羊般温顺。学校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适当的引导课间多活动。学校需要学生的热闹,要有人气,而不是死沉沉的。
�宽mst�fX�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