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阅读的“精选”,他为我们树立了阅读的标杆,同样的它也限制了我们的视野,“唐诗三百首”让我们误以为值得品读的唐诗真的就只有那有幸被“精选”的三百首,同样的道理,被称为“诗三百”的诗经真的就只有三百一十篇值得一阅么,很显然并不是,“精选”的数量总是有限,参与“精选”的作者总有偏好,“精选”之外另有一方天地值得我们去挖掘。
罗胖说“他顾”——随行军之外可以散步外出,发现各自的美好。
1.用选集对抗选集。除去常规推荐的各种“精选”,我们还可以从老师的推荐、其他优秀作者推荐的“精选”外的“精选”,这样不仅能多读一些书,更能开阔自己的视野。
2.到更大的池子里去。只看代表作,只看“精选”的文集、诗集,我们了解的作者都是片面的,了解的时代背景也都是一个个孤立的片段不成整体,如果深度涉猎或穷尽一个领域,那么我们对人物、对历史背景理解的会更加深入、透彻。
3.那些被刻意隐去的东西。做一个“拾荒人”时不时的翻阅“垃圾箱”,看看被时代所隐藏的那些原生的作品,那是人类精神史的“遗迹”。存在即合理,他曾经的存在表明过他的价值,“兼听则明”可以让我们更加丰富自己的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