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妈妈读书
读书|普通子弟不要做学问

读书|普通子弟不要做学问

作者: 我是南慕 | 来源:发表于2018-01-30 06:57 被阅读29次

 《打破自我的标签》 陈虎平著,第二章  家族积累,普通子弟不要做学问。

1、做学问自有独立精神价值。

2、天才可做,理工金融可做,家境好可一代代做,普通子弟读博士,为下一代做积累,一代之内全面上台阶很困难。

3、做不了学问,别怪社会。

前段时间的闹得很大的博士自杀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就暴露了这个问题。

很多普通子弟还没有认识到“做学问是思想的事,与社会、权利无关”,科技博士较好,国家、企业、高校都要一些,一些基础研究学科除了高校就没什么路了。

考试是普通子弟最擅长的领域,从小到大,周围的评价价值很单一,理所当然就觉得自己很聪明很努力,会有一番大作为。

当普通子弟花费全部的力气考了一个博士,周围的亲戚朋友和家人都以他为骄傲,即使自己实际仍然感觉前路困难重重,但潜意识里会认同自己就是他们的骄傲,压力就从此产生。

一开始还好,因为前面的努力都达到了预期,他一定相信这一次也一定能够通过努力最终得到自己想要的。

但是学习和社会是两码事,读到博士基本就到顶了,该面对社会了。这是极大的不同的。

将近三十岁,快中年了,放眼望去,全是将要依赖自己的人和事,自己却什么都没有,单枪匹马,毫无退路,拿什么来应付生活,这是一座巨大的山,牢牢地压在了那里。

这个时候,在学问上也常常会出现瓶颈。有两大原因:

一是博士阶段需要创新精神,应试的死记硬背功力用不上,见得少,读得书少,外文能力也可能不足,能与他交互前沿信息的人也可能没有,在做学问本身这件事情上就拙荆见出了,自己的能力应付不了学问的要求。

二是难以专注,到了这个年龄,普通子弟还得自己面对生存这个问题,这就导致他难以着重长期目标,一心扑在学问上。

本身就欠缺能力,又无法全力以赴,结果可想而知是怎样的纠结尴尬。越往后可能越凌乱,感觉越乱心理压力越大。这个时候若再加上一点外力,走向极端是很容易的事情。

现实的习惯常常把学历与权力、财力挂钩,实际是本科可能有质的不同,越往后增益效果越不明显。如果我们还在意现实的权力和财富的压力,不如甩开膀子去挣钱。

生存问题是摆在每个普通人面前的第一大问题,在生存问题没有解决前,精神价值是谈不起的。

而天才是从来不在意财富和地位的。

相关文章

  • 读书|普通子弟不要做学问

    《打破自我的标签》 陈虎平著,第二章 家族积累,普通子弟不要做学问。 1、做学问自有独立精神价值。2、天才可做,理...

  • 读书 藏书 治学

    读书是藏书的主要目的,而读书是为了做学问,也就是为了治学。但并不是所有读书的人都做学问。 有人读书只为消遣和享受,...

  • 读书有感

    昨日闲情入翠柳,忽闻小亭读书声。 朗朗乾坤做学问,多少不是读书人?

  • Everything depends on yourself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I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

  • 疑与不疑

    文/南塘小苑 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胡适《胡适谈读书与做人》 做学问与学习,需要严谨的态度,不能...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古今贤文》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意为:做学问之人,不要受外界的干扰,闭门好好读书,方可成材。 谁可...

  • 读人读事

    南怀瑾先生说:做学问光读书不够,还要读人读事。 有的人做学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历史上发生的事了如指掌,对外国...

  • 《莫读半书》

    文/篱下老人 做学问,必须读书,老人认为看新书不如读古书。读古书,有如与老...

  • 11月,不惑、不忧、不惧!

    01 ——读书—— 读书3本,《北大历史课》《曾国藩》《公号运营100讲》。 《北大历史课》,做学问应该像陈寅恪、...

  • 世界读书日絮语

    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我们排除做学问很实际的目的,读书就是我在吸取营养,把自己丰富起来,我自己感觉,读书最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普通子弟不要做学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sdq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