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读《孩子与恶》,跟着作者学习了攻击性和暴力的定义。
攻击性,英语是aggressive,其实并不是指单纯的伤害和攻击他人,还包含生命力、活力、向上的欲望等意义。比如抱负,竞争力,进取心,野性等词汇,描述的都是某种程度的攻击性表现。这是这个词的正面意义。
心理学上说到人性的攻击性这部分,它认为这个词本身是中性的,是人的生物性的表述。
如果过分释放,对外界造成了伤害,才被称为暴力,而如果只是为了保护自己,为了展示和发展自己,不仅无可厚非,而且可以说极其重要的。很多抑郁症的孩子,恰恰就是内在攻击性无法合适的表达出来,受了委屈不能说,有了情绪不能表达,被过分压抑。
所以,孩子的攻击性合理释放,反而是有利的。
比如各种运动,在一定的规则之内,竞争抢夺,有某种身体和智力上的对抗。再比如各种游戏和幻想,包括那些带有一定攻击性的游戏与幻想,都是在象征性的释放孩子的攻击性。
它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美好,但却很重要,是孩子成长的底色,是基本的生命力,是最原始的动力。
一定程度的释放攻击性,反而有利于保护孩子的生命活力,增强孩子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允许孩子犯错,反而能帮他们更好的了解错误并予以纠正,从而更好的扩展自我,而不固步自封。
就像小男孩都喜欢奥特曼,喜欢打打杀杀,这也是生命力的体现,有些父母不喜欢孩子这样,怕孩子长大后变得暴力,甚至有家长还在平台举报奥特曼和任何有攻击性的视频。其实很多时候父母担心的,是攻击性的过度释放,造成对外界的伤害与破坏。
这个度确实不容易把握,也没有办法完全规避,但也不能过分限制。
只能一边设定约定俗成的底线要求,一边不断的合理释放孩子积压的攻击性。一旦出现严重的攻击性问题,就要弄清其中的原因。作者给出了以下的建议。
首先,攻击性的表现,带有生物性的表达,越小的孩子可能这个部分表现的越强烈,也就是说,越小的孩子,越不懂得自我控制。所以,对于较小的孩子,父母需要理解容纳并加以渐进的引导,不过分要求,只要减少攻击的严重后果就可以了。
其次,攻击性行为的出现,有时候是过分被忽视被不公正对待的反抗。很多家庭里,认为孩子就是孩子,不需要过多的尊重和理解,反而会让孩子总是感觉被忽略,被不公平对待,导致情绪的爆发。
第三,缺乏正面的引导。有的家庭的孩子,无形中从家人或者电视媒体里学到了一些直接表达攻击性的行为,家人无意中表现出的行为,会给孩子以错误的示范。
面对孩子的各种暴力与攻击性行为,作者给出了以下方法。
首先,要有意识的区分,攻击性与暴力的不同。
凡是造成他人伤害与破坏性的结果,都属于暴力行为,需要父母明确禁止,强调该类行为的不可取。明确底线,才能让孩子感觉到内心之恶可以被控制的力量。
其次,支持肯定并引导攻击性中的正性可取的部分,比如孩子的进取心,孩子的自我保护意愿,孩子的活泼好动天性等,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来容纳。
可以跟孩子一起协商找到一些合适的方式来释放和升华,比如引导孩子参与一些运动竞技类的活动,有规则,又能合适释放,甚至能教会孩子学习自我攻击性的调控,一举多得。
第三,看到孩子暴力背后内在的诉求,同时努力给予孩子正性的控制示范榜样。
孩子的攻击性能否得以合理引导和升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中父母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攻击性的。
如果父母能够承认自己的负面情绪,甚至适当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即使可能会有不好的结果,至少也是真实的。而有时候,家庭的真实,比虚假的和睦更重要。
因为,发完脾气之后,还可以再道歉,再沟通,这是一个完整的真实的自然的过程。父母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情绪和局限,承认它然后再慢慢沟通讨论,孩子也能从中学到攻击性没有那么可怕,甚至能学到如何适当的发脾气,这同样对孩子很重要。
最怕的是那种一味压抑,不允许任何负面攻击性的情绪出现的情况,孩子反而没有机会学习如何适当的释放,而一旦出问题,就会是大问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