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一则故事:说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发现在操练中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询问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原来,执行的条例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大炮发射后因后座力产生的距离偏差。现在大炮早已经不用马拉了,但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
其实,类似故事在我们现实工作中也是存在的。
前些时候我们梳理产品储存标准,发现有一款产品熟化时间过长,这款产品当初设计的熟化时间为十五天,到底是否需要那么久的熟化时间呢?当初设计这么久是为了什么呢?一问谁也不清楚,因为时间过去很久了,当事人早已退休了。为此,我们决定,这个熟化时间可以重新验证确认下,如果不需要那么长的熟化时间,这就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产品周转 ,也可以有效的改善产品库存周转率指标。
通过这个指标的梳理,我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原物料采购指标、生产工艺控制参数、产品过程指标、成品质量指标、成品储存环境指标等是否也是需要与时俱进呢?
适时对过往标准、操作进行评估分析,对于一些过时的、过期的、不适合当前的标准、工艺参数、操作方法,要进行修改订正,不能用三十年前的标准来束缚今天。
因此,适时梳理评估工作方法、物料标准、生产工艺是非常之必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