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江南小镇,暮春时节。柳絮飞舞,细雨绵绵。
林川第一次见到周小雪,是在一家老茶馆里。那天她穿着一件素白的旗袍,坐在窗边拨弄琵琶,清丽的面容与柔和的琴声融为一体。
他是来拍摄纪录片的摄影师,为了寻找一些传统艺术的素材。而她是这家茶馆的主人,也是一名评弹艺人。
“你为什么会喜欢评弹?”林川好奇地问。
“因为它让我觉得活着有意义。”周小雪微微一笑,声音温柔如水。
两人从初次见面到熟络,不过几天时间。林川发现,这个看似安静的女孩内心,好像藏着无数故事。她爱笑,但偶尔也会沉默良久;她擅长用音乐表达情感,却很少直接吐露心声。这种矛盾性格吸引了他,让他忍不住想要靠近。
随着时间推移,他们越来越亲密。林川常带着相机陪她走遍小镇的大街小巷,捕捉她的每一个瞬间。在桥头,在庭院,在湖畔,他们共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日子。每当夕阳西下,周小雪总会轻声吟唱几句评弹曲调,而林川则默默按下快门,将这些画面定格为永恒。
然而,幸福总是短暂的。一次闲聊中,周小雪无意间提到了一个人——陈远航。“他是我的初恋,也是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她的语气平静,但眼神里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痛楚。
林川隐约感觉到,这段过去并不简单。
林川开始注意到一些奇怪的细节。比如,每当天黑之后,周小雪总习惯性地关掉茶馆门口的灯,独自坐在角落里发呆;又比如,她的房间里摆放着一本泛黄的日记本,封面写着“未寄出的信”。
终于有一天,他鼓起勇气问道:“小雪,关于陈远航……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
周小雪沉默了很久,才缓缓开口:“那时候我们都很年轻,他是个画家,我们一起梦想过未来。可是后来……”
她顿了顿,眼眶微红,“因为家里的压力,我不得不放弃我们的感情。他去了北京发展,而我留在这里,继续经营父母留下的茶馆。”
“那你后悔吗?”林川试探性地问。
“我不知道。”周小雪低头抚摸着手中的琵琶,“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做错了,有时候又觉得这是命运注定。只是……他的影子一直在我心里挥之不去。”
林川听得心里五味杂陈。他明白,周小雪虽然表面上和他在一起,但她的心中始终有一个无法填补的空洞。而这个空洞,正是属于陈远航的。
半年后,一个陌生男子出现在茶馆门口。他身材修长,穿着笔挺的西装,手里拿着一幅画。当他抬起头时,林川认出了那张脸——陈远航。
原来,陈远航这些年一直在外闯荡,事业有成,却始终没有忘记周小雪。这次回到小镇,是为了兑现当年的承诺——把一幅专门为她创作的画送给她。
“小雪,你还好吗?”陈远航的声音低沉而温暖。
周小雪愣住了,手中的茶杯差点掉落。她看着眼前的陈远航,仿佛看到了多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一时间,她竟不知道该说什么。
林川站在一旁,默默注视着这一切。他知道自己已经输给了过去,但他还是试图挽留。“小雪,你还是要选择他吗?”他低声问道。
周小雪摇了摇头,泪水滑落脸颊。“林川,对不起。我以为我已经放下了,可看到他的一刹那,我才明白……我的心从未真正离开过他。”
那一晚,林川彻夜未眠。他翻看之前拍摄的照片,每一张都记录着周小雪的笑容,而如今,那些笑容似乎都成了讽刺。
第二天清晨,林川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小镇。临行前,他来到茶馆,最后一次为周小雪拍照。
“谢谢你曾经陪伴我。”周小雪哽咽着说道。
“不用谢。希望你能找到真正的幸福。”林川勉强挤出一丝微笑,转身离去。
几个月后,林川举办了一场摄影展,主题名为《相思成灾》。展览的最后一幅作品,是周小雪抱着琵琶站在桥上的剪影,旁边写着一句话:
“有些人,注定只能陪你走一程。但即便如此,也要感谢她教会你如何去爱。”
观众们驻足凝视,有人落泪,有人沉思。而林川站在角落里,看着这一切,默默地转身离开。
几年后,他收到了一封信。信是周小雪写的,字迹工整而熟悉:
林川:
我和陈远航最终没能走到一起。他说他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少年,而我也不再是那个单纯的女孩。我们都变了。
回忆起和你的日子,我才发现,那段时光才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部分。可惜当时我没有珍惜。如果可以重来,我希望我们能再多相处一段时间。
无论怎样,谢谢你让我懂得,真正的爱不仅仅是占有,而是成全。
小雪
看完信,林川久久不能平静。窗外飘起了细雨,就像他们初相识那天一样。他抬头望向天空,仿佛看见一只蝴蝶翩然飞过,消失在云端。
多年以后,林川再次回到小镇。茶馆依旧开着,但已换了新的主人。墙上的旧照片中,依稀还能辨认出周小雪的身影。
他点了一壶茶,静静坐在窗边。耳边传来熟悉的琵琶声,那是评弹的旋律,仿佛诉说着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一个关于遗憾、错过与成长的故事。
或许正如歌中所唱:“心中的痛谁能明白,泪流干了还是放不开。”但对于林川来说,这份痛楚已经变成了一种怀念,一种对过去的释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