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蔡笑晚先生的著作《我的职业是父亲》,作者是一位平凡的父亲,他有六个孩子,孩子上中学以前一直生活在乡村,十多年后,六个孩子个个长大成材。大儿子是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现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二儿子十九岁考上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主办的留美博士班,现为美国高盛公司副总裁。小女儿二十二岁哈佛大学博士毕业,二十八岁就成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她指导的博士生比她大十二岁。
蔡笑晚先生在2000年6月去美国哈佛大学参加女儿蔡天西的博士典礼,庆典期间女儿的博士生导师和原系主任询问他,孩子们个个都成才,而且多为优秀的博士,必定有一套科学的方法。盛情之下,蔡爸爸介绍了五条切身体会,如下:
一、 把培养孩子成长看成是自己的人生事业,把它摆在日常事务中的第一位,必要时不惜牺牲其他一切。
二、 用爱去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才氛围,用爱去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三、 要孩子做到的事必须自己先做到。用斗志去激发斗志,用气概去培养气概,用道德去涵养道德,用对伟大的追求去引导孩子走向伟大。
四、 用苦难去磨练意志,用富有哲理的故事渗透到孩子幼小的心灵的深处,培养其执著的追求精神。
五、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早学、巧学,争取时间;培养自学能力,进行超前学习;发展优势,培养兴趣;掌握整体,解决局部;抓住要点,放弃细节,保证百分之八十五。
一是把培养孩子看成自己的人生事业。
蔡笑晚先生22岁因家庭变故从杭大物理系退学回家,妻子怀孕后,他决定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生儿育女是另一种形式的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成为他毕生奋斗的事业。他选择了做个体医生这个职业,为的是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实施早教、早读、跳级的家庭教育方案。为了孩子的尽早入学,多次举家搬迁。夫妇二人放弃一切娱乐活动,有空就辅导孩子学习读书,晚上是雷打不动的自习时间。
作为都市里的职场妈妈,工作和家庭二者很难平衡,往往顾此失彼。如我本人,孩子三年幼儿园生活,大部分时间由我接送,早上送完孩子再匆匆赶去单位,下午正点下班还好。如有紧要任务要加班,心里焦燥不安,或是把孩子托管于他人,或是带到单位随我一起加班,等到回家已是九、十点钟。孩子的练琴、英语阅读也就泡汤了、无法进行。即便如此,还有领导颇有微词,说我花在孩子身上精力多、工作方面精力少,以至工作多年来事业一直未有起色。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曾暗暗把自己工作的无起色归因到孩子,甚至后悔自己应该多舍弃陪伴孩子的时间,而是义无返顾的加班。但读这本书之后,特别是"把培养孩子成才摆在日常事务中的第一位,必要时不惜牺牲其他一切"坦然了很多,要好好工作,这是衣食之本,但也要重视孩子的成长。
工作日八小时之内的时间尽量满负荷运转,一是列出每日任务表,完成一项勾掉一项,这样做既有成就感,也不至于茫然、顾此失彼。二是一项工作尽量集中一个时期办结,往往是在做的工作被其他紧要工作打断后搁置,再重新做时费心费力,几乎要重头做起,事倍功半。三是别拖延别畏难,提高执行力,懒是人的共性,有时不紧要的任务迟迟不开始做,以至任务越积越多。这样除非迫不得已,尽量准点回家,留出更多的时间精力陪孩子,指导学习、练琴、运动。
二是用爱去营造成才氛围,保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蔡笑晚认为,培养孩子的自信从母爱开始,父母必须用爱的雨露去滋润孩子的心田,让孩子永远生活在和谐愉快、奋发向上的氛围中,把家长的意志转化为子女的自觉行为需要技巧和艺术。
经常用暗示的方法,使孩子相信自己是个特殊人物,将来必定有出息,这样能使孩子经常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对自己也会有较严格的要求。
在他家有个传统,六个孩子每人有一张蔡爸爸给他们制作的“存折",存的是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和点滴进步。逢年过节,孩子们就可以把存折上的数字兑换成零花钱,挑选自己喜爱的东西。
反思我自己,在育儿过程中还是简单粗暴了,总是习惯于下命令、提要求,对她的错误也是以严厉的方式批评,忽略了她还是个刚满6岁的孩子,以后应该换种方式,一种易于让孩子接受的、温和委婉的方式;应该是创造多种条件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循循善诱让孩子认识到不足,而不是仅限于每天布置任务、检查完成情况。
有天晚上,因为孩子磨蹭不肯练琴,我冲她发火,大吼,然后是她哭,我的火气更大了,于是再吼,她哭得更厉害了。后来孩子睡后我收拾客厅,茶几上桌子上处处散落她画的卡片、纸张,几乎张张都有她歪歪斜斜的笔迹,写着字母“I”,跟着一个心形,然后是“mom”,孩子以她的方式处处表示出对妈妈的爱,于是我不由地悔恨起来,不应该冲孩子发火。
三是培养孩子从小立志。
蔡天晚认为,培养孩子成才最重要的一个经验是培养孩子从小立志,从小培养孩子的胸襟、气度和魄力,志是度量一个人伟大或平庸的尺码。一个从小立大志的孩子,对任何一件事不会满足现状,有追求完美、追求最高境界的欲望。
家庭教育不仅仅在于教孩子多识几个字、多做几道题,更重要的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逐步使孩子形成一个童真的梦,以后随着知识的增加、眼界的扩大,慢慢形成一个毕生为之奋斗的人生理想。
他的做法有:一是游览名胜古迹、观看动人的电视剧或拜访名人时,抓住关键时刻给予说教。二是经常向孩子讲述一些伟大人物的传奇故事,经常教孩子背诵一些伟大的诗篇、伟人的格言和语录,如《昨日歌》、《今日歌》、《明日歌》,鼓励孩子们立即行动。三是用一些简短童话和寓言故事启发孩子,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塞翁失马的故事、岳母刺字的故事、孟母三迁的故事、甘罗十三岁做丞相的故事、姜太公八十岁遇文王的故事等等
反思我自己这方面自己做的远远不够,仅仅满足于学习知识,过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英语水平的提升、数学思维的拓展以及练琴进度,有点舍本琢末了。有了高远的志向,相当于孩子有了内驱力,不用家长督促干预,”不用扬鞭自奋蹄“;此外随着孩子的成长,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及时纠偏,小问题会变成大问题,注重道德品质、塑造灵魂变得尤其重要。
四是超前意识和早期教育。
在当年不提倡早期教育和限制早上学的情况下,蔡笑晚千方百计让孩子们全面实现了早期教育和早读,两个孩子有机会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为孩子们赢得了宝贵时间,还有利于大脑的开发利用,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非常有利。
20世纪70年代末,全国旅游风气远没有形成,就连吃饭还是问题的时候,就已经策划了遍及全国大江南北的旅行计划。通过旅游让孩子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何等广阔,祖国的河山是多么的美丽,人类的文明又是如何悠远,来激励孩子们的志气,拓展他们的胸襟。蔡笑晚一家曾经用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还渡过松花江、游览太阳岛,然后游览了赤峰、锦州、山海关、北京、天津、秦皇岛、北戴河、青岛等地。
在山海关借机给孩子们讲述万里长城的故事,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山海关是万里长城东边的起点,毛泽东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鼓励孩子们长大后一定要做好汉、做英雄。在北戴河,借机教孩子们背诵毛泽东的诗词《北戴河》,还引出了曹操的千古名篇《观沧海》,此情此景结合此诗此词,给孩子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在未来的岁月中激励孩子们走向崇高。
如今生活条件富裕,每个家庭带孩子假期出游已不稀奇,甚至一年数次,国内国外游,但是能做到蔡笑晚先生这样在旅游途中用尽各种方式来激励孩子们的志气,拓展他们的胸襟应该为数不多。我们做父母的不必纠结别人家的孩子去过几国,参加了几次国外游学营、夏令营,而是根据家庭经济情况,认真对待每一次旅行计划,从出行目的地的和交通工具的选择到旅游途中时间的利用,让孩子参与进来,认识地图、制订出行攻略,家长提前备课,做好相关知识的拓展,讲不出来也没关系,问度娘或是提供相关书籍。
最后用蔡笑晚先生书中的话做结语与大家共勉:
”今天的孩子,生长在伟大的国度里,生长在千载难逢的太平盛世里,在他们面前有的是机遇,只要有志气,好好读书,成功之门就会处处为他们敞开,要珍惜今天的大好时机,千万别让历史的机遇与你的孩子擦肩而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