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写作是梳理自己的过程,是的,能让自己想说的有条不紊的说出来,因为正常说话时很容易想哪儿说哪儿、没有中心意识
而写作必须先有定位,再有框架,最后是围绕心中的系统思想去写,从0到1是逐渐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不瞎说,我这段时间也才算是真正会了这些步骤的罗列,前两天我围绕归农的发展写了两篇比较简单的归农十年成长文
今天我继续来写
十年前,回到2014年,那是蒋大最无望的一年,经历了人生的黑暗、同事的背刺等等,可俗话说得好,人生不会一直低谷,一定会有触底反弹的一天
这一年他结识了十年后要的核心人物,“胡涛、杜卫平、朝英姐等”
也是这一年,他开始明白了他要做的是什么?
那一年在上海的一位泰和同乡胡涛(也就是后来的归农副董),专程以学生的心态来拜访蒋大,手里拿着定位这本书
可能是蒋大的乡土情怀太过浓重了,所以最后决定要回到农村创业,这里,这里我要说说我自己的理解
第一开始我了解到归农就觉得这个名字好独特,有一种让人放松的潜意识,后来蒋大说,是影响更多人认识到原生态食品的重要性,所以取归农这个名字
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没有错,而且这个名字还有一个深层含义,就是让商业无对立,让利润透明化。
胡涛和蒋大初次见面就觉得相见恨晚,后来的交流更是让他们两个“同性相吸”,所以胡涛没多久就投了蒋大的怀抱
两个人在创业初期动辄就熬夜畅谈到两三点,从市场营销到后台运营,再到经营和拓展等等
这两个人的状态让我想到了我和我一个同学,我俩是在技校认识的,迄今为止14年了,最初我也是跟他一聊就上头了
因为蒋大特别喜欢胡涛送的那本书《定位》,反复研读里面的内容后还参加了14年底的上海以定位开展的交流论坛,最后也是在论坛上认识了另一个战略合作伙伴“杜卫平”
这个人的护肤品公司也是我们的良心产品,写到这儿我发现,一个人总能认识一些让他奔跑的人一定是这个人一直在往前跑
不管是读书也好,出去也好,没有亏本的,即便是蒋大期间还遭遇过背刺,这也是他人生厚重的一部分,这些教会了他识人、辨人、容人和担当
这样的人能在生活里越来越能顺,因为他一直在渡“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