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婚礼,就是确定了要结婚,领了结婚证或未领证,举办的结婚仪式。
多元化的社会,成全了年轻人对婚礼的多元想法,所以各种各样的婚礼应运而生。
简单版的婚礼,双方父母和一对新人一起吃顿饭,改改口,由阿姨叔叔变成妈妈爸爸,最简单最节约,最省事,是许多年轻人的首选。但父母不一定乐意,还是希望有一场有仪式感的婚礼,才算把闺女嫁出去,把媳妇娶进了门。可是,乐意也好不乐意也罢,多数家长也能迎合孩子的想法。
旅行结婚,简约自在。两个年轻人,坐上高铁,或自驾游,去向自己心仪的打卡地,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或出国开开眼界,享受只有两人的美好世界,自在洒脱,随心所欲。
热闹版本的婚礼,大都在老家举办,按照家乡婚俗,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眼花缭乱。多少人为之忙忙碌碌,而婚礼的主角——一对新人,倒是显得轻松淡定,尤其是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待到结婚前一天或前两天才回家露面登场,准备阶段就成了家人及亲朋好友的一场狂欢。
家人们提前一两个月就步入婚礼筹备期,你来我往,流水一样的帮忙队伍,热闹红火,贴喜字,贴窗花,绣球彩带,天地摆供,包包袱……为热闹,为祝福——吾家有喜,前程似锦、多子多福、平平安安、红红火火、事事如意、心想事成等等。
邢襄大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3500年的建城史,各县域风俗加在一起,那就多了去了。
筹备一场婚礼和参加婚礼的感受不同,亲自筹备过孩子婚礼的家长,那叫一个感受真切,一言难尽。
孩子结婚是大事,尤其是作为男方,确实是一大家人的大事,一个阶段须以这件大事为中心,所有事都靠边站,都等这场婚礼结束后再说。
提前两三个月要做喜被,选一个双月双日,由儿女双全的亲朋,亲自用针线缝制。原来一做就是十几条,彰显婆家实力和重视;现在的婆家都少做,讲究实用,做四五条加一床铺床被,够新人用即可。大家凑在一起,一起干活,完事后热热闹闹地吃顿大锅菜,即拉开了喜事的序幕。
新人婚房布置,已有专业团队承接,省时省力费用适宜。提前量好窗户尺寸,量身定制窗花、喜字,专业作坊专业人员,根据主人喜好制作的窗花,或热闹或静雅或别致,待到喜日子前一周,严丝合缝地贴上窗花,活灵活现的喜鹊,字体漂亮的喜字、惟妙惟肖的竹子等贴满窗户,立即有了喜庆的气氛。除了窗花,房顶上、电视背景墙上、楼梯处,喜字鲜花点缀,锦上添彩,喜气盈门。
外装一般在喜日前两天,绸布绣球、半圆拱门,楼道喜字和气球,地面上铺就红毡,小区里的邻居们远远地望见不同,知道了谁家有喜事,趁着早晨、晚上过来,道一声:恭喜,恭喜。主人送一包喜糖,一句:多谢多谢。邻居回应:沾沾喜气。
每天都有热心的亲朋过来帮忙,陆续添置婚俗需要的物品——水果、干果等,水果为祭拜天地用,苹果、石榴、柿子、橙子、火龙果,分别代表平平安安、多子多福、事事如意、心想事成、红红火火。干果用在婚房,枣、花生、桂圆、栗子,寓意早生贵子。提前换些新钱,为帮忙的司机和当天参加婚礼的小朋友准备,一个红包装10元钱,图个喜庆。
来来往往的亲朋,满面笑容地来到喜房,进门就是“恭喜”声,主人家喜糖、瓜子、烟、茶水,不停地添续。女主人招呼女宾,说两句话,被他人拽走,问东问西,似乎忙得晕头转向,但内心喜悦,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男主人在院内或楼下迎来送往。每一名亲朋,主人尽力做到不能慢待。
要想秩序井然,不但有经验丰富的男总管,管流程管大事,还要有能操持懂习俗的女总管,女总管还可以选配若干女主管。财政大权交给总管,缺啥买啥,该安排啥就安排啥,结婚当天和前期的礼道都问她,这样女主人可以腾出些精力,不至于精疲力竭。凡事讲究借力,力借好了,就不那么累,不那么乱,不然,你说他也说,十里风俗不同,真能被说晕了。
晕,也是狂欢的一部分,要的就是这种民间风俗的各种传承,目的不外乎祝福顺利红火。一会儿一个马鞍小棉袄,一会儿一个带秤砣的杆秤,还有桃枝要准备好,扫轿用的笤帚、镜子、手电筒、手工粗布褥子等等,女主人不懂不怕,有懂礼的诸位女主管呢。
话说来到结婚当日,亲戚、朋友中的女宾都着盛装出席,既重视又有仪式感,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红火热闹的气氛。喜婆婆喜公公就像木偶一样听指挥,服从主管、总管的安排,这是最有次序的婚礼,如果男女主人被人找寻东西喊得团团转,这就乱喽。
随着年轻人的要求越来越简单,家里有了中式婚礼的改口仪式,不再有酒店的登台操办流程,省钱省力省时,家人们吃顿饭,新人和长辈敬敬酒,婚礼即圆满礼成。
简单而不简约,既显出婆家对娶媳妇这件大事的重视,又让孩子们满意且不累心,是最好的安排。
越来越感到,家人们在婚礼前期的准备中,累并快乐着,婚礼不但是两个年轻人的事情,更是家里亲朋好友的一场狂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