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爷爷99岁离世。在世时,总会时常提醒我们,人要学会一门技术活,这样吃饭就不用愁了。

他老人家所说的技术活,就是要学会自食其力,要学会发面、蒸馒头,做糍粑等早点,靠会做这奌手艺活挣钱、养家糊口。
咋一听,会觉得好笑。现在的人做这些事情可方便了,现有的面包机发面、揉面,可谓是一机全搞定,哪有那么多的人工处理技术。可是在没有机器的年代,人们总是要用人工的方式完成这些繁琐的过程,既耗时,又耗力,当然会这一手艺开个小店铺,温饱问题基本不用愁。
听说在经济匮乏的年代,爷爷的确是靠这一手艺,支撑着一家人一日三餐的生活。最后他老人家是在一餐饮企业退休的,算是靠手艺活,享受着该企业供给渡过了晚年生活。
当然现在的网红餐饮,受人追捧 。吃的文化远高于所谓的发面、蒸馒头,地方特色的菜系名目繁多,异国风情的餐饮大受人们的喜爱。
若作为家庭主妇,会一手好厨艺的确让人羡慕。可惜这一做饭的活技在我这失传了,因忙于工作,吃饭的事在单位就交给了食堂,在家就交给了外卖或饭店。兴趣好了就弄奌简单的菜对付一下,也曾想跟着做菜视频学几招,但总上不了台面,久而久之也就不太愿意下厨学太精细的厨艺了。现在有时仍会收集一些自认为不错的菜谱,关注一些美食网站,算是一饱眼福吧。
2、
尽管不善厨艺,但对厨房内用品的购买欲望有增无减。前段时间对厨房用品进行了一次清理,一堆的电器用品:如豆浆机、汤煲机、电水壶等物品被从橱柜拐角清理出来。本来是想送至小区的捐赠箱,后考虑小汤煲机还可派上用处,它是An蒸烫煲的必须品,也算一件小纪念品吧,也就留下了。可没用几次它就罢工了,为了这一小电器,我还着实跑了几个修理门面点,因生意太小,很多店铺不愿受理。
现在想想真可笑,新近已添置了一款破壁机,旧东西还守着,况且会修小家电的手艺人现也难找了。
中午散步时,偶然在附近一家老旧小区的弄堂店门卫处发现了这位老师傅,他就是靠修理日常小家店维持生计的。
他经营的小门铺就是在该小区门卫边上搭建的,算是生艺点,每天的工作时间倒也很灵活,有活就干,当场能处理的现场客人就拿走,收取的价格也不高。生意好时,会把所接的活带到家里去完成,第二天再通知客户来取。不在店内时,周边的人也会很热心地帮助他将客人要修理的电器,放在门卫处寄存。
因收费还算合理,我的这只烫煲器具,修好费用也仅收了30元。
这就又让我想到了我老爷爷曾经的教诲,细想也适用于现在,人的确是要有真才实学的,手艺人靠小修小打既能解决温饱问题,也能满足周边居民的家电修理需求,与人与己都是有益处的。
3、
刚翻阅一下简书首页,推送出来了断舍离文章真不少。
其中一篇文章介绍了日本山下英子所著的《断舍离》。不必需、不合适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其意:“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我想要让每件物品物尽其用,那才是断舍离的真正意义。
就说先前对厨房的厨具进行清理吧,厨具拐角里的死角都堆砌了一大堆不用的有用东西。
但割舍不掉的丝丝情怀让人止步了,就因这些割舍不掉的眷恋又带来了很多费时费力的事情。如寻找维修点,等待对方维修等过程,这已牵涉了人的部分精力。另一方面,表面上看,修好的东西能用了,但又不知道隐藏在其背后的老旧电器产品是否会耗电,若如此,不就给自己带来了不必要的银子消耗了?既然如此,先前就该断然舍弃。
没有今天的断舍离,哪有下一个更好的生活方式。
极简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对物质的极简,更能明确自己的欲望和需求;生活的极简,让自己远离不必要的人际关系,享受慢生活。
这种极简的生活态度,值得传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