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到家,一如既往,玩了会儿手机,逛了圈微博,翻了下朋友圈,然后洗漱完躺床上看书。
看了一会儿,准备看一下工作手机,看看有没有工作上的事情找我之类的(我们公司的同事领导都喜欢很晚安排第二天的工作任务),结果看到同事给我发了消息:
“姐妹,我发了三张图给你,你只给做了一张。”
“我以为你是让我捡上面重要的文案,所以我融合了,而且你也没说清楚要三张啊…”
后面争执不下,干脆懒得争执了,我说我明天补上,我还说下次说清楚要几张……
我们都在各自的以为里做事,同事以为她说清楚了,我以为我听明白了,然后各自做了各自以为的事,结果都不是大家想要的结果。
突然想起来之前玩过的一个传话游戏,中间有七八个人,从第一个人开始,第一个人会说出一个指令,在纸上画一个圆或是一个长方形,然后顺着把指令往下传,最后一个人执行,第一个人说完最后一个指令后,最后一个人接着完成,完成之后第一个人去看,看纸上画的东西跟他发出的指令一不一样,结果是,几乎每次指令执行的结果都不是第一个人想要传达的样子。
一千个人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件事别人可能会有一万种解读。
事实就是,永远不要用“我以为”去猜别人想表达的主旨是什么,或者可以多问一句“你看看你说的……是我理解的意思吗?是……这样吗?”,而当你发布指令的时候也可以多问一句“我的意思我表达清楚了吗,你理解了多少,可以说给我听听吗?”重复表达不是浪费时间,而是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恰好今天看书看到一句很应景的话:
“别说“我以为……”,直接说“我理解错了……”,会让合作伙伴的心情好很多。”——出自刘同新书《一个人就一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