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静悄悄的革命》第二章第四节《学校组织的简化——为了能让教研活动成为核心》,删繁就简,当教研活动成为教师活动的主要事务,学校就会发生改变,学生的风貌也会改变起来。
小而美的学校,是理想中的课堂改革容易进行的规模。我能想到30个教师的学校,学生人数670以上。这个是我们一个部门的高二年级有37名教师,人数是420不到。当然对比能说明一些问题的,小学、初中、高中暂且不论,每个阶段的陪伴学生和教学任务可能会不尽相同,要想改变从微小的行动开始。
刘祥老师说过,每位教师面临的大环境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自己的选择。包括如何看待校内的教研活动,我时常在想,常规的教育活动长什么样呢?
是每天的说课活动,还是班级运营中聊起来某位学生最近的表现,还是回顾课堂中发生的细节,教学活动的探讨。
也曾回想起来学校确实组织过公开课,推门课的上课模式。上公开课的模式都是有的,但是重点可能不再事后的探讨和研究,关键功夫下在如何准备课,如何磨一节课,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通过一轮轮的讲课之后的收获如果没有盘点和反思,那么收获是不明显的。
如同规模小的学校更容易改革开始,教师微小的改变容易看见改变的效果一样。回到教室去,38位学生的教室的规格再小不过了,授课组6位学科教师也是一个集体。如何平衡、互相学习也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一次学情分析会中看别的学科教师如何为提升学生能力所做的准备工作,或者根据学科特点部分内容提出具体做什么内容都是值得注意的细节。包括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直接跟学生讲也是有讲究的,需要的是智慧和有效表达。
改变从自我做起,从能够改变的细节做起,从微笑的改变开始,比如观察教师的氛围,感受学生的体验感,我从昨天上午用心想要体验的那一课开始,期待教室的氛围是第一次平静,哪怕讲了什么内容可能真的并不那么重要的,关键是课堂中学生学习的状态。
一个人的教研之路,在集体中汲取能量的成长。如果没有看到亮光,那么自己就先修炼定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