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了孙子归儿子带,今天是彻底的休息。不上课,也不照顾父亲的生活,于是很想在这去金牛区看看,那里有天府公园和天府美术馆,以及天府图书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想好好了解一下金牛区,好给金牛作写文章。
可是自己太不争气了,早上起来看了一会儿书。是刚从西南书城买回来的《文章自在》,作者张大春。
现在所购书籍,大多是用塑料密封的,看不到里面的内容,便在百度上搜索了一番。
张大春,台湾作家,山东济南人,文学作品多。《文章自在》应该是散文,或者是随笔集。买这本书除了与作者有关,因为梁文道说张大春比他强100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也是决定因素,便买回了这本书。
文章里的每一篇内容都与文学、语言有关。在《文章意思》一文里,作者用洪迈、苏东坡和葛延之的故事,讲了写文章,不要搞作文。
洪迈是南宋时代的博物学者、文章家,也是一代名臣。他45岁左右,担任起居郎、中书舍人、兼侍读官,日日在学士院待命,替皇帝朝礼诏书。
有一次,洪迈听说学士院有一位老人,见过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苏学士,便与老人摆谈了一番,老人称赞说:“学士才思敏捷,真不多见。”洪迈得意地问:“苏学士想亦不过如此速耳?”老人的答复是:当年苏东坡写文章是不翻阅参考书的。洪迈便为自己的梦浪自喜而惭愧不已。
葛延之。是苏东坡一贬再贬时候的一个大粉丝,当时苏东坡已经贬到儋州了,他特意向“苏学士”“请作文之法”。
苏东坡说:“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
苏东坡说:写文章必须要有自己的主题思想,即作文先立其意。不管是长篇大论还是一句话。就算是经、子、史,也难逃这个范畴。
文章结的结尾,张大春这样说:“好文章是从对于天地人事的体会中来:而体会,恰像是一个逛市集的人打从自己口袋里掏出来买东西的钱。如何累积逛市集的资本,可能要远比巴望着他人的口袋实在。”的确如此,所写内容要有主题思想。
《容斋随笔.江阴葛延之》中,葛延之请教苏东坡作文之法部分,曾是2020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的文言文题目。
看了这本书以后,竟感觉有些疲惫,一觉睡到下午2点左右。窗外强烈的阳光,使人不敢直视,夏天居然提前到来了。想到在这样强烈的阳光下,外出的确是件痛苦的事。
这样的外出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阴差阳错的错过,或许是命中注定的错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