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传嘉:成长有节破土时
夕阳透过窗格,在黑白琴键上流淌出琥珀色的光。我轻轻将双手从琴键抬起,一段从“两只老虎”的稚拙旋律,到《致爱丽丝》的流畅演奏的记忆,便如潮水般涌来。这正是一段关于“厚积薄发”的成长。
一年前的秋天,不知被什么触动,我向父母郑重提出想学钢琴。起初他们以影响学习为由拒绝,经过我数日的“软磨硬泡”,甚至立下“成绩绝不后退”的军令状,他们才终于点头。
初入琴房,我连五线谱都需从“哆来咪”数起,双手笨拙得如同不听使唤的木偶。当旁人已在弹奏简短乐曲,我却仍在与最基础的指法、《车尔尼599》最初的几条练习曲,以及那首唯一的“作品”——《两只老虎》较劲。我立志要成为这里最出色的学员。带着这份雄心,我拼命练习:别人每天练一小时,我练两小时;手指磨红了,贴上创可贴继续。然而,第一次月度测试的结果,却如冰水浇头——勉强及格。通知单上那个刺眼的“及格”,让我瞬间跌入谷底。“为什么努力没有回报?”我几乎想要放弃。
这时,老师轻轻走到我身边,手指掠过琴键,流淌出一段舒缓的音符。“你看,”她说,“竹子前四年只长三厘米,是在扎根。你现在就是在扎根。”她翻开我的琴谱,在《车尔尼599》的练习曲上画了个圈,“把这些最基础的练扎实,才能弹出《献给爱丽丝》的韵味。”
老师的话如灯照亮迷雾。从此,我不再急于求成。从《车尔尼599》到《小巴赫》,从哈农指法到音阶练习,每个音符都在指尖反复打磨。那些曾经觉得枯燥的练习曲,渐渐成了我最亲密的伙伴。琴房见证了我的清晨与黄昏,汗水滴落在琴键上,开出无形的花。
几个月后的年度汇演,我再次走上舞台。灯光聚焦,我深吸一口气,双手自然落在琴键上。贝多芬的《致爱丽丝》从指尖流淌而出,主部主题温柔如歌,琶音如涟漪荡漾。我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那些默默扎根的日子。曲终,掌声如潮。
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成长有节”的含义——所有的一鸣惊人,都来自无数个三厘米的默默积累。成长有节,耐得住破土前的寂寞,才配得上冲天的挺拔。
邹艺嘉:那个被让出去的玩偶
儿童节下午的阳光格外明亮。我背着书包快步回家,心里惦记着妈妈答应要送我的节日礼物。推开门,却看见客厅里坐着一个陌生女孩——扎着马尾辫,穿着粉色的裙子,正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着我。
“这是你阿姨家的女儿小雯,要在我们家住一阵子。”妈妈走过来,轻声嘱咐,“你是姐姐,要好好照顾妹妹。”
我点点头,偷偷观察这个突然出现的“妹妹”。她比我矮半个头,眼睛很大,看人的时候带着几分试探。我正准备回房间放书包,妈妈拿着一个精美的盒子走过来——那是我心心念念了很久的芭蕾舞娃娃,穿着淡蓝色的纱裙,眼睛会开合。
“给你的儿童节礼物。”妈妈笑着说。
我欣喜地伸手去接,可就在这时,小雯突然冲过来,一把抢过盒子:“这个娃娃好漂亮!姐姐,先给我玩好不好?”
我愣住了,下意识地想要拿回来:“这是我的礼物。”
她灵活地躲开,转身扑进妈妈怀里,带着哭腔说:“阿姨,我只是想玩一会儿,姐姐都不愿意……”
妈妈看了我一眼,那眼神让我心里一沉。“艺嘉,你是姐姐,让着妹妹点。”妈妈摸摸小雯的头,“你先玩吧。”
“可是这是我……”我的话卡在喉咙里。妈妈已经带着小雯坐到沙发上,帮她把娃娃从盒子里取出来。阳光照在娃娃金色的头发上,那么耀眼,却照不进我心里那片突然暗下来的天空。
看着小雯得意地摆弄着我的娃娃,我想起了《盗墓笔记》里的吴邪。六年级那个午后,我第一次在书里遇见他——一个天真无邪的古董店小老板,却在十年间变成了心狠手辣的小佛爷。当时的我怎么都想不明白,一个人怎么会变得那么彻底?
此刻,看着妈妈温柔地教小雯给娃娃梳头,我突然有些懂了。有些改变,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让着点”中,慢慢积累的。就像王胖子失去了云彩,张起灵守了十年青铜门,有些东西一旦让出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晚饭后,我听见妈妈在厨房里给阿姨打电话:“……艺嘉挺懂事的,把娃娃让给小雯玩了。”
我站在门外,心里泛起一丝苦涩。其实我不想这么“懂事”,我也想要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被抢走。可是就像书里写的:人生哪有那么多圆满?遗憾才是常态。
那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变成了吴邪,站在青铜门外,想要找回什么,却怎么也推不开那扇门。醒来时,枕边湿了一片。窗外的天刚蒙蒙亮,我想,也许这就是成长——在一次次失去中,学会接受遗憾的常态。
而那个被让出去的玩偶,就像我们再也回不去的天真,永远停在了那个充满阳光却略带伤感的儿童节下午。
李肖燃:运动场上,风采如歌
当青春的旋律在跑道上奏响,当奋斗的节拍与心跳共鸣,运动场便成了我们谱写青春乐章最广阔的舞台。那跃动的身影是音符,汗水与泪水是和声,而看台上山呼海啸的呐喊,则是为我们奏响的最雄壮的背景乐。三载春秋,三度聆听,我终于懂得:运动场上的每一幕风采,都是生命与集体共谱的,永不落幕的青春赞歌。
初一的春日,四百米接力是昂扬激越、协同奋进的进行曲。 起跑线上,我们四人的手叠在一起,如同乐手在演出前最后的默契确认。发令枪如重鼓擂响,第一棒应声弹出。每一次弯道超越都是旋律的上扬,每一次精准递棒都是音符的完美衔接。作为最后一棒,当我握住那根承载了全班期盼、已然滚烫的接力棒时,耳畔是呼啸的风声伴奏,眼前是同学们用呐喊织就的谱线。冲破终点线的刹那,整个春天仿佛都为我们静默——旋即爆发出最华美的终章。这根小小的接力棒,传递的何止是速度?那是四十颗心在同一节奏里,共同谱写的团结乐章。
转至初二的秋凉,绿茵门前的坚守是一段沉着与爆发的交响变奏。 身为女足队的守门员,我的舞台是那一方小小的禁区。大多数时间,我是乐章里沉默的休止符,冷静观察着场上的攻防流转。然而,当对方前锋单刀突入、拔脚怒射的瞬间,整个世界骤然提速——那足球裹挟着风声,如一个强劲的不协和音直扑而来。我的每一次侧扑、每一次飞身,都是对这首进攻乐曲最决绝的中断与反击。当终场哨响,我们相拥在门线前,所有的沉寂与爆发都化为喜悦的狂想。原来,风采不仅是进球的绚烂,也是守护的坚定,是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沉着交响。
待到初三的盛夏,八百米跑道则是一支以陪伴为旋律的温情合唱。 站在起跑线,我内心满是独奏者即将登台的惶然。枪响后,急促的呼吸是我紊乱的节拍,沉重的双腿是拖沓的音符。正当我的乐章行将溃散时,跑道外圈,同学们的脚步声与呐喊声如潮水般涌入。他们自发形成流动的声援队伍,每一步踏出坚实的鼓点,每一声“加油”汇成磅礴的副歌。最后冲刺,我闭上眼,在这由陪伴编织的温暖旋律中,奋力冲向终点——那终点线后张开的、汗湿的拥抱,是这首奔跑之曲最圆满、最温暖的休止符。
如今,毕业的骊歌即将唱响,而运动场上的旋律早已刻入生命的骨血。接力的激昂、守门的沉毅、长跑的温暖……这一切,共同汇成了一首名为“青春”的交响诗。风采如歌,歌咏不息。我相信,无论未来行至何方,只要心中还回响着运动场上的旋律,我们便永远是那个在青春乐章中,奋力奔跑、全力守护、彼此温暖的少年。
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