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心理简友广场
尾声(《悉达多》书评)

尾声(《悉达多》书评)

作者: 洛小瑰 | 来源:发表于2025-08-30 17:15 被阅读0次

一直很喜欢黑塞,他的文字浪漫又灵性,飘逸又通透。但是这本极富盛名的书倒是叫我有些失望,亦或许是因为我对它有些期待过高。

此书尽管有很多的地方是文学的描写,但却有历史的真实性作依据。在《悉达多》中,黑塞尝试着以佛陀时代的印度作为背景,描写了主人公悉达多一生的思考与追寻。就像瑞典诗人特朗思特罗姆在《尾声》中写的那样:

我像一只抓钩在世界的底部拖滑

抓住的,都不是我要的。

疲惫的愤怒,灼烧的妥协。

穿过一座手无寸铁的森林

我慢慢走入我自己。

悉达多开局拿的是顶配剧本,印度婆罗门贵族,颜值智商双高,万人敬仰的学霸。他认为智慧创造奇迹,但人们无法言说和传授智慧,因此跑去当苦行僧,遇到顿悟的乔达摩,在聆听并深入思考其教义后却未加入,转而堕入尘世,沉迷犬马声色。

他当苦行僧时3天不吃不喝,和富豪时喝82年红酒,本质都是通过“极端体验”获得存在感;他赚到第一桶金时的快感,和曾经冥想突破时的狂喜,不过是多巴胺和血清素的轮流值班。直到某天他在豪宅吐出一地宿醉的污物,才看清真相:禁欲和纵欲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当用“修行”或“堕落”来定义时,就已经被概念绑架了。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从有序走向无序。这个世界承诺的生命中的所有美好事物,不是因为人为之努力,而是因为它们和破坏与失去一样,是混乱的一部分。

书的后半段,中年破产的悉达多跑到河边当船夫,意识到“时间不存在,一切皆为幻象”,达到至人无己的状态,《逍遥游》里说吾丧我,当人全然沉浸时,就会忘记自己的存在,获得一种极大的平静,产生真正的幸福满足感。

如果你是你,就会被巨浪吞噬撕碎,但如果你是一片海浪,自然不会惧怕海水,而是有久别重逢的欣慰。

《楞严经》里说,同一片天空,六道众生看到的都不同,有的看到的是湖水,有的看到的是火海,终归是因为自己的心投射的象不同,创造渲染出的不同的现实。量子力学里光的波粒二象性也在解释,观察本身造就了被观察对象。

书的结尾,悉达多终于说出“世界圆满存在,无需修正”,太多人活在自己主观的局限里,作茧自缚,画地为牢,习惯性忽视这个庞大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个人类对另外一个人类的评价,永远无法超越他想象力的上线,并且人总在污名化自己所不了解的。所有的歧视来自于偏见,而所有的偏见,往往来自于无知。

佛陀的八正道、商人的成功学…本质都是人类编出来对抗虚无的PPT,不过是把“自我”从一套牢笼搬进另一套牢笼,连“我要觉醒”这个念头本身,都是最大的执念。

去我执,除偏见,才能拥有慈悲心,万物方能通达。

追求“意义”是一种病,真正的自由,是放弃对自由的幻想;真正的圆满,是看见“不圆满”本就是圆满的一部分。

相关文章

  • 《悉达多》书评

    黑塞的《悉达多》,姜乙翻译,我分两次读完这本13万字的小书。 首先想说译者姜乙,我很喜欢这位翻译家,尽管我只读过她...

  • 悉达多太子 目录

    悉达多太子 目录 【悉达多太子】1 【悉达多太子】2 【悉达多太子】3 【悉达多太子】4 【悉达多太子】5 【悉达...

  • 悉达多

    这周看完了黑塞的《悉达多》。相比上上周看的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这类自传式随笔散文,《悉达多》苦涩得...

  • 悉达多

    内容简介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嬉皮士运动如火如荼,甘地等人成为一代嬉皮士的精神偶像。与此同时,在文学领域中,赫...

  • 《悉达多》

    【真心希望各位或爱看书的人认真读完,重推】 【好看到只看完了一半不到,就希望能推荐给朋友】 之所以有幸认识这本书,...

  • 悉达多

    悉达多 有些书,就像有些人,你见第一面就好似似曾相识,读下去也果如当初的预想,一切都是那么契合,有时竟会感叹相逢恨...

  • 悉达多

    我不看电视剧,不看电影,此刻,我在想着是否也不该看书。 看完《悉达多》,揭开了伪装,我心迷茫。 昨天突然觉得古典音...

  • 《悉达多》

    先说译本,是天津人民出版社,姜乙。 文字优美,拿起就舍不得放下,我读书算比较慢的,但一口气三四个小时读完了。 读完...

  • 悉达多

    黑塞 悉达多

  • 悉达多

    我该如何为这本充满哲思的书做个总结呢?它几乎包含了人生所有的奥秘。《悉达多》是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写的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尾声(《悉达多》书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zua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