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更写作的第 536/600 天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不分享书,只聊聊最近很有感触的一件事。
估计你也在网上看到了,随着高校录取结果逐步公布,高考钉子户唐尚珺被华中师大退档以及后续没填补录,这两天持续上热搜。
01
唐尚珺的动态又引起网友们关注,大家关注的主要有那么几个点:
连续14次参加高考、被多所名校录取但选择放弃、期间收获不少高考复读奖学金、今年的志愿填报是不是提前打定主意继续复读,等等。
专题报道、网友评论刷屏,以及之前关于他的纪录片,也被网友们找出来,各种观点众说纷纭。
在以前,人们更多的是关注高考成绩、高校录取、复读奖金等显性方面,今年不同以往,尤其是经历了过去三年,现在人们的心态和观念显然不同以往。
这个夏天,网友们讨论更多的是:
多次复读、高考、被录取却放弃,是不是占用了教育资源,即便现在能去读大学毕业后是否能顺利就业,面临35岁近在眼前的门槛他该如何规划生活,网友们可以说是操碎了心。
其实,在面对这样一个新闻人物,思考其处境及出路的时候,大家何尝不是带着自身视角看问题,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只是唐尚珺会有自己的选择,无论好坏结果,自己承担责任,只不过会牵扯到家人,这是让很多网友惋惜的地方。
02
作为一个同龄人,我也同样有过高考复读经历(他是2009年首次高考,我是2009年二次高考),能够理解想要提高成绩、成功上岸的心情,以及复读过程中的压力、艰苦。
前些日子家里也是复读一年的小朋友问我,还记得复读完啥感觉不,怎么会不记得呢?
每天高压状态,埋头书堆,题海战术,跑步去吃饭,一次次模考,当时的情景都历历在目。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家人期许、外人看戏,山大的压力让自己感觉就是被压在五指山下受罚的孙悟空一样,盼望自我救赎,渴求高校录取。
考前压力大,上火难熬到很严重的流鼻血,最后不得不做鼻腔手术,左鼻腔塞满了纱布,只能一个鼻孔呼吸,半夜里憋醒时的恐惧...
以及高考前难眠的夜、考完那晚的倾盆大雨...
这些都深藏在内心深处,现在想来,都佩服熬过那一年的自己。
如果假设,复读一年不理想,是不是接着读?
我想,我的极限也就是再来一次,再一再二不再三,不会一直复读下去,更何况那个时候自己也没有心仪的高校。
现在回望自己求学、考研、工作、成家一路走来,很庆幸自己复读一年就考上一所大学。
虽然是普通二本,但却带给我很多难忘经历,让我收获了知识、友情、爱情,支持我继续挑战自己,一步步走到今天。
特别感恩。
03
想想唐尚珺复读过程中被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广西大学、重庆大学录取却选择放弃,我心情复杂。
很羡慕他有这样的能力和机会,考取名校,换作是我,也许早就乐颠颠地去上学了,同时也惋惜这么多次好机会,都因为不是清华大学而被放弃。
有梦想是好的,可现实并不总随人意,有些事无法完美。
一步登山、石破天惊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概率太低了,那考验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运来天地皆同力,可遇而不可求。
先完成,再完美,不失为一种理智的选择。
先到一所挺好的大学上学,然后通过读研、读博,甚至继续教育的方式,也能去到清华大学,到那里感受百年讲堂的历史沧桑,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佳境,体验万人食堂的校园烟火气。
这样也可以的,也是另一种方式的圆梦。
况且像他这般的能力水平,这样的路,不是不可行。
即便依然去不了,以他的学习能力、专注能力,选择一个行业深更,从求学到就业,这些年也能稳步前进。
可是没有如果,他一次又一次经历复读,可能从前期紧张焦虑,到后来踌躇满志,再到如今略感茫然,每年的选择,铺出如今的路,不禁让人唏嘘。
不由得想到了茨威格在《断头王后》中写下的名句: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04
每次选择,都有代价。
人生给予的困难或礼物,都像是拆盲盒一样,我们不知道表象之下内里是什么,唯有给啥都接住接好,在不同年龄认真做好该做的事,经历自己的人生。
当然了,如果形势所迫,或者心有不甘,有些事可以重来,可以死磕,比如高考,不过却没办法忽略,这背后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
时间就是我们的命,是让一段经历多次循环,还是勇敢破局体验新经历,结果是不一样的。
有些事可以重来,而青春一去不返。
共勉,希望我们都能珍惜时间,珍视每个人生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