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愤愤然涂着清凉油,试图缓解蚊虫咬带来的伤痕累累的时候,突然想起,
距离第一次来杭州,一晃已经四年过去了。
那一年,杭州对我来说,是阿里巴巴,是校招,是带着小小的骄傲的征战,虽然最后没能带着荣光归来。
而今年,对我来说,杭州是慰藉心灵的地方,是想念许久的小杨生煎,是那风吹起的微澜,也是这水边不胜其扰的小虫。
//////////////////////////////////////////////////
这些年,时间带走了许多,也带来了许多,关于那些微微蒙尘的记忆,擦拭后依然如新:
曲院风荷边上的小杨生煎关门了,没法完成第三次坐在西湖边上观水吃包的心愿;
西泠桥畔两苏坟之一的苏小小坟还是有许多人在拍照,而我这才知道了西泠桥到底是哪一座;
从前曾经走到颓颓然的北山街,现在已经可以骑着共享小电驴风驰电掣又充满幸福感地越过拥挤的人潮;
一直很想去看的信义坊的玻璃房子早在很多年前已经拆掉,只能成为手机里一直存着的电影剧照。
//////////////////////////////////////////////////
当我曾经以为不会变的东西,真切的在时间的流逝之后逐渐消失,我开始思考珍惜的意义,也想记录下彼时的情与景。
-////----------西湖此时慢-////-----------
杭州,某种程度上是一座很慢的城市尤其在西湖湖畔,从晨起开始,晃悠悠在西湖边上转上一圈,一天就过去了。
西湖真的是个很神奇的地方,一来到西湖边,就忍不住对着湖水扯着嗓子来两句“西湖的水,我的泪~”,总是担心这样唱起来,一会儿不是白娘娘来施法降雨了也该是法海举着法钵赶来收伏妖孽。
从曲院风荷出发,走向北山街,悄悄的迈过西泠桥,不吵醒桥畔沉睡的灵魂。
越过西泠桥,前面就是西泠印社,和门牌一样静悄悄的。与之相反,隔壁的楼外楼总是人头攒动,不知道从长白山归来的张起灵还能不能找到吴小爷的店。
湖畔的风徐徐的吹,吹起杨柳茂密沉重的枝条,仿若顽童揪着老者的胡须戏耍。透过中山公园正门的光华复旦的牌坊门,自带写意山水画的效果。

-////----------越地长歌起-////-----------
再往前走,就是浙江省博物馆了,看着门柱上的仿玉琮王的人脸纹饰,我有点感慨,这也算是变相的和网红见面了吧。浙江省博物馆在这湖畔经历了如此多的风云变化,自是不会在意我这年轻小儿的激动之态。
这座稳稳坐在西湖湖畔的博物馆里,今年是89岁高龄,但是馆里仍然是勃勃的生机。穿馆而过的溪水里随处可见活泼的锦鲤,成群结队的穿梭,忽而因为抢食而争抢着越出水面。
越地宝藏厅里玉琮还是静静的不说话,但是沉稳厚重的形式透露出它曾在古越国的不凡身份。
文澜阁里阳光透过窗棂洒进室内,斑驳的照亮那些乾隆和他老豆留下的香樟木柜子,微尘在丁达尔现象里跳跃,仿佛文字在悄悄说话。




-////----------喧嚣也是一种平凡的喜悦-////-----------
西湖的东南侧,是一路走来,难得的被贴上需要注意音量的地段。
这段应该算是西湖边上最繁华的位置,美滋滋的饮上一杯喜茶,这回总算当了回时髦的排队的喜茶党。浓郁的奶盖配上清甜的果饮,感叹这毛爷爷花的值啊!
穿着汉服的小姑娘静静坐在西湖边,看着远远的夕阳照拂着雷峰塔,一时悄然无言,怕打扰了这安谧的存在。
当夜幕渐渐降临,不知何时湖畔已经架满了长枪短炮,镜头一致的对向了湖中央慢慢亮起的集贤亭,风动水动亭不动。
而往前不到500米,路灯下飞蚊盘旋,配合着音乐喷泉的节奏起舞,也干扰不了簇拥着看音乐喷泉的人们火热的心情。
间隔几百米间,一方静一方动,这才是西湖自有的人文气质。



-////----------如果还能一起走过苏堤-////-----------
有人说,苏堤就像一道洁白的飘带横越在西湖上。
但走上苏堤,踏上起伏的桥面,这一种被湖水温柔的包围的感觉,在白天和夜里各有不同的体验。
白日里,风吹起湖面的波澜,姑娘的长发拂过身边男孩的脸上,这发尾拂过的麻酥酥的感觉,激得牵着的手也不禁握紧了些,心里也好似湖面一般透着闪烁的光芒。
夜里,来自湖面的风凉了些,两人依偎在苏堤上据说特意调整过距离的双人椅上,静静看着西湖南面的繁华光景,霓虹倒映在湖面,星星点点,一瞬间仿佛宇宙间仅剩下两人靠近的呼吸。


-////----------雷锋夕照风铃响-////-----------
游人聚集的地方向来我是不爱凑热闹的,但实在按捺不住好奇心,这白娘娘到底是不是还在这塔下修行呢?
虽是坍塌后再修的新塔,但登到塔顶远眺,还是能体会到当年建塔之人站于高处的心情。古时不同往日,遍地都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能在西湖的一隅建起一座五层高的佛塔,已属不易,也能感受到忠懿王对妃子的珍爱。
高处风力较盛,檐角的铜风铃被风吹起倾斜的角度,远远望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这是一场从电影走出的梦-////-----------
2010年上映的电影《80‘后》,扎着双马尾的沈星辰,沉默无言的明远,两人肩并肩站在跨虹桥上远眺湖面,那个镜头在一瞬间击中了本伪文艺青年的心灵。
但当我再怎么在跨虹桥上想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样的人生镜头,都未能圆满,毕竟,我不是剧情里的沈星辰,不是那个倔强执着却善良的女孩。
很久以前听说,电影里沈星辰最后实现了明远的玻璃房子,就在信义坊的一家普洱茶室,再后来,听说已经拆掉了,变成了心里一个久久的遗憾。
所以在第三次来到杭州的时候,我终于走到了象山校区,那个明远还可以开心的对着电话里的星辰说“我给你造了个房子”的地方。
这个充满了几何美感的校园,带着勃勃的生气和暗暗的沉稳。逛校园的时候恰逢下雨,从蒙蒙细雨到倾盆大雨,一开始还担心鞋袜湿掉,再走着走着,鞋袜湿便湿吧,我便能更自在的走。颇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气势。


//////////////////////////////////////////////////
世间万物幻化如电,此消彼长,而我却只想陪你,从苏堤春晓,一直走到残桥断雪。
与有情人 做快乐事 未问是劫是缘 ---《流光飞舞》(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