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孕育教育小说里的故事,生活里的童话
童喜喜 | 做对这一件事,教育效果最少提高两倍。

童喜喜 | 做对这一件事,教育效果最少提高两倍。

作者: 童喜喜 | 来源:发表于2017-04-23 08:54 被阅读9次

许多父母,在把孩子送进学校时,会真挚地叮嘱老师:“老师!我家孩子就交给您了,要打要骂都由您说了算!”(当然,万一有打有骂,那就……)

许多老师,会叮嘱父母们开展家庭教育,那时的学生父母常常会郁闷:学校不就是管教育的吗?老师不就是教学生的吗?我们有自己的工作,平时也忙得不行,绝大多数又没学过教育,怎么总要开展家庭教育?是不是你老师总想偷懒啊?

其实,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父母们的要求,也是很有道理的。

在遥远的古代,在没有学校的漫长岁月里,教育孩子就是家里的活儿。

之所以出现学校,就是家庭事务逐渐社会化的一种分工。

从私塾,到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学校,就是教育从农耕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变,教育一步又一步从家庭事务转化为社会职业的渐变过程。

但是,学校从未取代过家庭——这一点,毋庸置疑。

教育则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合而为一之力,最终促使人拥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我特别想强调的是:在今天,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根本原因是:时代正在急剧转型。

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特征,对人的培养,有着不同要求,教育肯定会因时代而变。

我们,正置身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型之中。

和以往农耕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不同,这一次的转型,变化特别迅速。

谁顺应了时代的要求,谁接受的教育转得早、快、好,就必然在成长中迅速突围,在成长中占据优势。

工业时代,是追求效率的时代。强调大规模生产,强调集体行动,强调整齐划一。我们当下开展的教育,就吻合着工业时代的需求,教育就引导人们追求稳定的生活,成为工作的螺丝钉,共同组成相对稳定的集体。

信息时代,是特点就是优点的时代。所谓知识,一次网络搜索可以超过以前一个人一辈子的学习,如何运用知识、组合知识乃至创造知识,才是时代的需要。这样就要求教育强调个体,强调个性,强调创造性思维等等。

我们的生活,正在飞速地向信息时代迈进。

要想在信息时代赢得幸福,必须把孩子培养成为信息时代要求的人才。

然而,我们的学校教育,在当下,以及接下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是工业时代的模式。

第一:作为教师,一个人面对几十人,每个学生都只可能成为教师心中的几十分之一。教师培养学生个性的难度,有多大?难道会小于父母培养孩子?

第二:作为学校,作为教育部门,也随着时代的需求,正在转型中。然而,船大掉头难,你家的孩子正在日复一日的成长,一天一个样儿,等到机构、国家转型成功,孩子等得及吗?

第三:作为国家,教育中的许多问题,根本原因在教育之外的社会环境中。比如,在欧洲一些国家,部长和清洁工的工资相差无几,清洁工也不因此少受一分尊重,自然普罗大众不会眼红争抢当部长,教育也就被松绑。在中国,社会转型更难,本来就人口众多,工资差距悬殊,关系到生存的根本问题,谁不盼着孩子人往高处走?

有这三条原因,作为家庭的舵手,作为孩子的父母,你不努力谁努力?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特别需要家庭教育。

做对家庭教育这一件事,让教育变成“家庭+学校”,教育效果自然是两倍。

更重要的是:一旦家庭和学校组成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就会成为孩子成长的社会小环境,因此,教育效果提高两倍,只是保守估计。

我的听众朋友里面有不少老师。

希望这篇短文,成为你们说服学生父母时的帮手。

以上是应网友“智慧爱”的留言要求:“喜喜老师好!教育孩子陪伴孩子很多家长都在说没时间没时间,我觉得可以就这个问题写篇文章给我们这些做家长的看看。”

我认为这个问题必须分为两个部分回答:第一,为什么有了学校,还需要家庭教育?第二,家庭教育教育的时间从哪里来?

以上是第一部分。

明天分享第二部分:

作为普通父母,忙得要死累得要命,哪里有时间、用什么时间去开展家庭教育?

请相信我:是有方法的。

爱,正常父母都不缺。只是因为时代剧变,智慧变得特别、特别、特别重要。

一起努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童喜喜 | 做对这一件事,教育效果最少提高两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is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