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心理读书
试着讲清楚拉康的“实在界、象征界、想象界”理论

试着讲清楚拉康的“实在界、象征界、想象界”理论

作者: 陌托 | 来源:发表于2025-10-13 21:24 被阅读0次

雅克·拉康(Lacan)提出了“实在界(the Real)”、“象征界(the Symbolic)”、“想象界(the Imaginary)”三大概念(后文简称“RSI”),在功能上与弗洛伊德的两套“地形学模型(topographies)”大致相当。弗洛伊德的第一地形模型是“无意识(unconscious)、意识(consciousness)、前意识(preconscious)”的区分,第二地形学模型则是“本我(id)、超我(super-ego)、自我(ego)”的划分。这些概念均为抽象物,无法在大脑中找到具体对应区域,也无法可视化,其作用是帮助梳理和理解各类心理过程。

从词源上去理解RSI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拉康的三界理论。拉康并未发明“实在界、象征界、想象界”这三个词,其法语原词le Réel, le Symbolique, l’Imaginaire均为日常法语中的常用词,

BTW,弗洛伊德提出自我概念时使用的德语为“Ich”,是在德语中的日常说法,只是詹姆斯·斯特雷奇在英译时采用了拉丁语源词汇“ego”,使其显得更像个专业术语,但其实也更晦涩了。 

日常法语中,实在界对应的“réel”通常指“现实”,也可表示“真实的、事实上发生了的事情”,类似英语中“This  really happened”里“really”的“属实”含义; 

象征界对应的“symbolique”指“被编码了的、需要破译的、不能只从字面意义理解,而需从象征价值层面理解的东西” ,故也有译者将其翻译为符号界 ; 

而想象界对应的“Imaginaire”指“虚幻的、想象的、基于幻想的”。 

拉康在借用这些日常词汇时赋予了其独特含义,但保留了词汇的日常根源。 

想象界始终指向对世界的“整体化、统一化表征”,人类在认知自身与外部世界时,会形成各类想法或表征(弗洛伊德称其为“表征(representations)”,拉康更倾向称其为“能指(signifiers)”),而想象界的表征具有“完整性(无缺失)”“相似性(similacrum)”的特点,且通常具有“欺骗性、迷惑性与诱惑性”。

之前一篇文章中讨论过的“镜子阶段”是想象界运作的核心体现,幼儿的身体本处于碎片化的无助的不受自己控制的状态,但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却是完整、统一、能直立的形象,这一形象便是想象界表征,它虽具有完整性,却并非幼儿真实状态的准确反映,本质是一种虚幻的、统一化的自我形象

对拉康而言,“自我”的形成本质上源于想象界,幼儿通过认同镜中的完整自我形象,逐渐建立起“自我感”,而这一过程也催生了自恋。正如奥维德笔下的“那西索斯(Narcissus)”,他被水中自己的完整倒影深深吸引,渴望与倒影合一,最终溺水而亡。这一神话也暗示了自恋的潜在危险性,过度沉迷自我形象可能使人忽视现实,甚至走向自我毁灭。

自我与他者影像(如镜中自我、他人形象)的想象界关系并非总是和谐的,反而可能引发竞争、对抗与攻击性。因为镜中的完整形象始终是理想化的,会成为幼儿想要通过努力趋近的目标,幼儿会不断试图与这一形象合一,却始终感到无法实现,这种差距便可能转化为冲突。拉康将这种现象称为“想象界异化”。

BTW,拉康的理论中有各种类型的异化,而想象的异化指的是人类能轻易的在与相似他者的关系中迷失自我,在相似的他者中迷失自我,你遇到的相似他者,可能是镜子中自己的影像,或者就像那西索斯所见,是水面倒影中自己的形象,你会对这个影像如此着迷,以至于忘记了自我意识,最终因此走向毁灭。

也有可能你会在他人身上爱上自己。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情侣(无论异性恋还是同性恋)在长期相处后,会逐渐在相貌、言行、穿搭上变得越来越相似,本质是想象界在起作用,双方仿佛在彼此身上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如同在两人之间放了一面镜子,彼此将对方视为自我的倒影。

与想象界的“完整化能指”不同,象征界的特点是差异与对立,在场与缺席,这一点需要首先从索绪尔结构语言学出发去理解,语言表征的意义需通过与其他表征的对立来确立,例如,夜晚的意义源于与白天的对立,夜晚即白天的缺席;白色的意义需通过与黑色的对立来理解,说这是一条漂亮的白裙子,其意义隐含它不是黑裙子的前提。在象征界,能指的含义总是取决于其他能指。(这一点可能不那么好理解,后续会专门写一篇讲讲如何理解S1基于S2是如何发生的)。 

象征界中的他者指向“大他者(the Other,首字母大写)”,并非想象界中可触摸、可感知的“小他者(the other的首字母o小写)”,大他者不是一个实体、不可触摸,而指的是“语言本身”。语言并非人类可以掌控的工具,反而更像是“语言在通过人说话”,因为人无法随意决定语言的规则,反而需遵循语言的结构。 

不同于想象界催生“自我”,象征界催生的是“主体(Subject)”,拉康认为“主体”始终是分裂的(split)”(这一点后续的文章中我们再专门阐释)。象征界也会催生一种自恋,称为“符号性自恋”或“自我理想的自恋(narcissism of the ego-ideal)”,注意,前述想象界的自恋是“理想自我的自恋(narcissism of the ideal-ego)”,是对镜中自己的虚幻又完整的形象的自恋,而此处的“自我理想(ego-ideal)”是人们在一个理想的象征界中对“理想自我”的表征,例如“成为一流的咨询师”、“成为受人尊敬的学者”等,这类理想并非基于咨询师/学者的外在形象,而是基于社会赋予这些身份的符号意义,如“受尊重”“有权威”等。 

象征界也会导致异化,不同于想象界的异化,象征界的异化指的是迷失在“自我叙事”或“他人对自己的叙事”中。在临床场景中,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失眠等心理问题,常与“无意识层面被异化于某种自我叙事或他人对自己的叙事”有关。精神分析的干预目标,便是拆解、重组这些叙事,减少人对叙事的依赖与屈从。(同样的,这些将在临床相关的文章中再次详述,啊,我真的给自己挖一个又一个坑,将来填也填不完的时候就假装我没有承诺过吧)

实在界是拉康三界中最难描述的概念,因为实在界的特征在于“不可描述性 ”,实在界是超越表征的存在,是无法用图像或语言来捕捉的一切,而“描述实在界”这一行为本身,就意味着在试图将其纳入“表征”,这个尝试本身就代表着对实在界的误认,因为你在认为实在界是可以被描述的,一旦我们可以用语言去描述实在界了,在这个时刻它就是被符号化了,就进入了象征界。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是永远无法被准确描述的,也即无法被表征,  。

拉康早期将实在界等同于“现实(reality)”,但晚年则将其定义为“不可获得的(unattainable)、不可能的(impossible)、不可知的(unknowable)、无法承受的(unbearable)”,这与康德哲学中的“物自体(the thing-in-itself,又称’本体(noumenon)’)”概念相似,人可以思考“物自体”,但永远无法真正认识它。

实在界会引发冲击、意外或焦虑,它指向那些超出预期、无法解释、打破常规的事件,当这类事件发生时,人会陷入语言失能的状态,无论用多少话语,都无法完整描述事件带来的感受。这种体验轻则引发震惊与意外,重则导致恐慌发作,因为实在界是对想象界与象征界的破坏,是秩序和结构的彻底瓦解,当人们以为自己了解世界、了解自我时,实在界的介入会迫使人们彻底重构认知,彻底反思对自己、对他人和对世界的认识。 

实在界、象征界与想象界三者相互依存,而非相互排斥。例如,实在界的含义需依赖象征界或想象界的语境才能成立;在人类心理活动中,可能存在“实在界+想象界”“实在界+象征界+想象界”等多重秩序共同作用的情况。拉康晚年提出的“博罗梅安结(Borromean Knot)”模型便直观体现了这一点——若剪断结中的任意一个圆环(代表某一界),另外两个圆环也会随之松散,说明三者缺一不可。

同时,RSI的含义依赖语境而非固定定义。例如,“实在界”的含义会因参照对象是象征界还是想象界的不同而不同,如同“博罗梅安结”中蓝色圆环(代表实在界)的意义,会随观察视角是红色圆环(象征界)还是绿色圆环(想象界)而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到70 年代初,这大约二十年的时间里,拉康经常改变他的概念和想法,这常常导致他赋予 RSI 不同的含义,如果阅读拉康的著作,要注意这些术语的含义往往是取决于语境的,而非定义性的,要想知道 R 是什么意思,你必须查看上下文,你需要理解具体情境。

最后,拉康的实在界、象征界、想象界并非“层级结构”,三者无主次或先后之分,而是构成人类心理活动的三大秩序。它们相互依存、动态变化,既可用以解释日常心理现象,如自恋、情侣间的相似性,也可指导精神分析临床实践,如分析家的位置选择、治疗目标设定。后续将进一步深入探讨RSI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以及拉康晚年对RSI理论的修正。

相关文章

  • 冥想的看法

    简单了解了下,拉康的三个概念,实在界,符号界,想象界。 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符号界,可以理解成某种文化里。这种文化让...

  • 《不思之说》|5 实在界

    1 实在 实在界是拉康最困难但同时也是最有趣的概念之一。拉康对其的构想,在整个事业生涯中始终经历着根本性的变化: ...

  • 不要屈服于自己的欲望

    在拉康的镜像理论中,幼儿第一次在镜像中认出了自己,于是把镜中之像当成了“我”。在学习拉康镜像理论和无意识三界之前,...

  • #30天专注橙长计划#Day4 拉康的三界动力理论

    拉康的三界动力理论 学习拉康,一定要有这个图谱做框架。 这里包含了一个无限解读的空间。 你可以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

  • 界的界

    那是二零零零年的零县,零县较别的县最大的优势是领先,小到水沟渠子,大到县办大楼,都有无与伦比的特色,于是零县就被人...

  • 90H D24

    今日商业理论:跨界思维,企业的跨界经营,本质上就是一场侵略战。但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跨界成功,因此,玩跨界对企业来...

  • 联想跨界汽车领域 携手蔚来启动造成计划

    这年头,科技企业的跨界已经超出你的想象。看看BAT们从互联网跨界电商,跨界快消,跨界无人驾驶等等。作为老牌的硬件厂...

  • 十八界

    内六根界一眼界二耳界三鼻界四舌界五身界六意界 外六尘界一色界二声界三香界四味界五触界六法界 六识界一眼识界二耳识界...

  • 33天

    三界六道及六道轮回的真相(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 佛学理论——六道轮回系列(网络转载) 我们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

  • 【缘悟】三界六道轮回真相

    三界六道及六道轮回的真相(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 佛学理论——六道轮回 我们这个世间叫“娑婆”世界!此娑婆世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试着讲清楚拉康的“实在界、象征界、想象界”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sits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