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与“在”之二

作者: 雪花_迎风飘散 | 来源:发表于2019-01-02 22:13 被阅读0次

从笛卡尔导出的二元论,即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从此“知”与“在”分离,成为了古典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

我思我在,即只能从直观上证明思想或者精神的存在,于是外物的存在就成了一个问题,就是说外物的存在只是思想里的一个观念,因为你所有认知的存在都是靠感官来得到的,所以说人类所说的存在也仅仅是感知中的存在,而人类的感官只是一个封闭的通道,只是为求存而设计的系统,并不能感知到外物的真实和全部。而人类除了感官以外再无其它方式抵达外物,如何能证明外物真的存在?

由此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一个当时业界认为是精神病患者,从逻辑上推导证明了“知”与“在”的关系:1物是观念的集合;2存在就是被感知;3对象和感觉是一种东西。即“知”勾销“在”的证明,在逻辑上竟然是成立的!这个证明震惊了整个哲学界。

当时的哲学主流学派主要有两派,一派是以英国为代表的经验论为主的唯物主义学派,另一派是以德国为代表的以唯理论为主的唯心主义学派。彻底经验主义的休谟看了贝克莱的结论叹息到,原来知识本身是个严重的空洞。究竟何为知识?

洛克有个著名的白板论,“我们的精神就像个白板,外物在白板上的投射和书写就是我们的精神知识体系。”

现在看来是大错特错,我们的精神或者说感知并不是白板,它是有局限性的,它并不能真实完整的呈现外物的本来样子。

知识从何而来?经验主义认为知识从经验中来,但是经验中只有物的具象,而不包含全称判断。比如说马,我们在外界只能看到具体的白马,黑马,大马,小马,“马”是一个抽象概念,并不存在于外界。再比如说动物,也是抽象概念,并不存在一个叫做动物的东西,所以说,经验中不包含知识。

那知识从何而来?知识系统如何建构?

知识建构在时空的因果序列的经验中。

比如说,树木来源于种子,孩子来源于母亲,生命的来源是基因,我们认为后者是前者的因。但真的是这样吗?

什么是因果?

因果只不过是时间空间排列的反复呈现。

那只不过是在时间空间反复按顺序出现而已。

在很早的时候,早上鸡一叫 ,太阳就升起,那时候人认为鸡叫是太阳升起的原因。

还有著名的火鸡效应,火鸡认为主人是食物的原因,直到圣诞前夜,主人带来的不是食物而是一把刀。

再比如说太阳从东方升起,看起来没什么问题,要知道在4亿年以后,太阳将变成红巨星直接砸向地球,再不会从东方升起。太阳从东方升起只是一个不成立的假说!

所以康德说,知识本身是个严重的问题。

休谟说,在经验上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无法明细化,只是事物连续发生的背景表象。

而时间和空间是什么,到底存不存在,如今还没有答案。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知”与“在”之二

    从笛卡尔导出的二元论,即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从此“知”与“在”分离,成为了古典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 我思我在,即只...

  • 《在与不在》之二

    . 从灵山上采摘的阳 苍白的无字无眼 我在吗?我在哪里 白云静默不语 只有漂浮的黑黑的山影 独行在天堂在远方 . ...

  • 2017-09-20 - 草稿

    行知合一 有人做事事倍功半,有人正相反,事半功倍,即二分之一与一分之二。这二者的...

  • 复盘的知与行 《之二》

    复盘的三个关键词, 作为一种基本方法论,理解复盘的精髓,需掌握三个关键词。 亲身经历 我们人类的学习途径与方式有很...

  • “知”与“在”之三

    康德,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曾经当了20几年的教师,一直教自然科学,有一天他读到了休谟的书,突然发现自己当了一辈子的...

  • 品味《道德经》之二

    品味《道德经》 之二 【原文】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 已 。皆 知 善 之 为 善 , 斯 ...

  • 新韵五绝.人生感怀之三十

    日里长厮守,梦中仍续缘。乃知天注定,君我命相缠。 附—— 新韵五绝.人生感怀之二十九 读来枯与润,行去懒和勤。 仰...

  • 三坪是兄弟

    22#270【故乡】老乡阿德•之二 《 三坪兄弟是大坪 》 —— 与阿德说故乡•之二 闽南名刹三坪祖...

  • 审计你知之二

    被审计单位常用舞弊手段之“实收资本常见的舞弊”: 1.出资额不符合规定: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不...

  • 11“知”与“在”之一

    什么是“知”? 什么又是“在”? 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哲学一直都在追问的重大命题。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高尔吉亚的著名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与“在”之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at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