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避免框架效应——成功决策课第14次打卡

如何避免框架效应——成功决策课第14次打卡

作者: 镜像德哥 | 来源:发表于2023-04-07 17:26 被阅读0次

据说有个吝啬鬼不小心掉进河里,好心人趴在岸边喊到“快把手给我,我把你拉上来!”但这吝啬鬼就是不肯伸出自己的手,好心人很纳闷。

情急下急中生智,冲着快要下沉的吝啬鬼大喊“我把手给你,你快抓住我!”这吝啬鬼以下就抓住了好心人的手。

心理学上把这种由于不一样表达导致不一样结果的现象称为“框架效应”。

学到的知识

框架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面对同一个的问题,在使用不同的描述后,人们会选择乍听之下较有利或顺耳的描述作为方案。当以获利的方式提问时,人们倾向于避免风险;当以损失的方式提问时,人们倾向于冒风险。

  1. 由于人们天生的损失厌恶倾向,不同的说法会激发人们不同的情感,进而做出不同的决策?损失厌恶就像幽灵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决策。我们可能因为医生对手术的不同说法而选择手术或者不手术,当我们会因为商家的营销策略以为占便宜而默默掏钱包的时候,我们就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

  2. 更可怕的是,在不同的框架效应下,还会发生了偏好逆转。在获得获益时,更偏向风险规避,落袋为安。在遇到损失时,更偏向冒险,试图冒险扳本。这就是股市中很多股民小赚的时候总小落袋为安,亏的时候就又会陷入腰斩膝斩地步的原因。也有一部分原因是陷入了自己设定的参考点依赖,而忘记了投资的最基本原则——所选标的未来是否有增值的空间。

如果避免陷入框架效应呢?

一是对框架效应保持警惕,如果有可能的话重新设置框架,多思考“”自己究竟会获得什么 以及需要付出什么?”。不要被对方高大上的词语所忽悠,不要被占便宜的心理所占据,选择经过理性的权衡。

二是要懂得转换视角,从损失厌恶视角转换为风险厌恶视角。读书、健身、投资、家庭教育等这些都是属于值得长期投入的事情,做这些事显然需要投入时间与精力,但不做这些事显然比做这些事风险更大。

与我有关的例子

回想自己在岗毕业在找工作的时候,我当初也陷入了框架效应之中而不自知,以为自己就只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回家乡找工作,一个是留在学校所在的城市找工作,其实更好的选择是去一个更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如果自己当初懂的跳出这个框架,有多个选项,就不会让自己陷入要么要么的境地。

另外,想当初自己有点积蓄的时候,也曾陷入框架效应之中,要么去买房,要么投资股市。可刚进股市的时候的小白遇到的困境都一样,赚一点就想落袋为安,亏的时候就想放着等它回本,最后的结果就是沦为一颗韭菜。于是,几年折腾下来,得出的经验就是我们普通人不适合做投资,还是买房更实在。

我的行动

  1. 多运用思考工具 我们大脑决策真的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并且总是倾向于相信第一感觉,不是在规划谬误中过度乐观,就是抗损失厌恶中过度谨慎,而不会想着再思考、再搜索、再综合考虑,所以我们要多学思考工具,多列清单、多采用外部意见、多用宽框架,多采用长期视角,越是重要的决策,越是要避免一时直觉或冲动下做的选择。

我们的大脑天生喜欢眼见为实,不愿动脑筋,拿来就用,有问题的时候想立马决策解决问题,倾向于在问题刚出现的时候立刻做出决策,经常用简单问题替代复杂问题,其实更好的办法是让问题再发酵一会,多考虑宽框架。

  1. 少看市场与评论 在投资市场里,如果时刻关注股票波动,频繁的低额损失带来的痛苦比同样频率的低额收益带来的快乐程度更为强烈,聪明的投资者可以通过降低查看自己投资结果的频率来避免损失厌恶和窄框架效应,并且可以在获得宽框架带来的情感收益的同时节约时间,减轻痛苦。

比如说,一个季度查看一次就足够了,刻意避免查看短期结果,除了可使投资者的心情更为愉快之外,还可以提升决策和结果的品质。总是关注坏消息会加剧损失厌恶,而只查看总体反馈就更少得到类似的坏消息,更有可能不用去规避损失,也不用对投资组合进行无效的变动,反而会赚的更多。

  1. 拉长考虑问题的角度 对明明看起来等价的两个问题,我们却不由自主的选择我们情感上更偏向的问题,像语言文字、默认选项、数字比例这些细节都会我们对选择产生影响,但在框架效应下,我们也可以选择改变参照点来避免这些倾向。

比如我们战争自我的角度、还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或者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站的角度不同,选择就完全不一样了;另外,还可以采取穿越时间的角度,就是以时间线为工具,可以是一个月、半年、一年甚至是三年去看待这件事。站在一个长远的角度去思考,事情往往又不一样了,不同的思考方式,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其实,在很多公共政策或商业调查中,政策制定者也利用公众的懒惰进行框架选择,若这个政策是有利的,那最好就是设计成默认选项就够了。或者将“损失”转换成等量的“所得”,把死亡率转化成“存活率”,就会使得问题的选择变得简单明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避免框架效应——成功决策课第14次打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cu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