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曾经是健步如飞的人,而今举步维艰。因为衰老,因为疾病。
年轻时的父亲力大无穷,轻轻松松就能把小孩儿扛在肩上或举过头顶,可是而今他起坐躺卧的力量都不足,每次都像战斗,挣扎半天才能成功。躺在床上自己坐起来都艰难,需要旁人帮忙助力;低矮的小板凳已坐不下去,弯腰和下蹲的能力已失去。即便坐着的是较高的椅子,想起身站立时,仍得借助拐杖和扶手,或者需要旁人用力拉起。
走路只能靠挪,慢慢地挪。《疯狂动物城》里的树懒,慢速度出了名,那种慢得出奇的办事速度和生活节奏,让急性子的人没法接受。先前不明白这个形象的意义,心内腹诽,这导演真能胡来,哪有慢成这样子的啊?如今终于明白了,或许导演也曾有过陪护老人的经历,对于老人行动迟缓感触颇深吧。现在我明白了树懒形象的合理性,并且理解了其存在的意义。
父亲年轻时代,车辆稀少,交通不便,大多数地方不通班车,出门基本靠步行。父亲十几岁时去六安师专读书,背着行李,从曹庙家里到六安一百多里地,天不亮就出发,日落西山时方到达,似乎也没有多么劳累,歇上一宿第二天又是生龙活虎。可是如今在病房走廊里挪动个五十米,就禁不住喘息。一旦遇到台阶或坡坎,那是父亲现在最大的难题,简直如临大敌,试探再试探,才能最终成功。
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慢慢丧失,去年住院时父亲还能较轻松地上下楼,还能到病房大楼门前的大柏树下坐坐,而这次来住院,父亲上楼在姐姐的搀扶下仍累得大汗淋漓,住进病房后,父亲不再提下楼去树下溜达,大概他清楚自己做不到了。
现在的父亲离不开我们子女,尽管我们各有各的忙,每天都有一堆的工作要处理,但是作为子女不能因此怠慢老人或不管不顾,因为父亲只有我们。
病房走廊的墙上挂着一块牌匾,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少数是治愈,大多是帮助,常常去安慰。”我每次读到这句话,都不免心有戚戚。为人子女,应当铭记这句话。父母养我们长大,我们陪他们慢慢变老。不要让生病的父母无助又绝望。多多帮助,常常安慰,是子女的责任和义务。给予父母更多的照顾,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难题,多一些体贴,多一些照顾,让他们的晚年不孤独,有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