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1889字,阅读完大约需要6分钟)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大家好,我是王同学。
大脑的重量占人体2%,但是耗能却占人体20%。我们早已经掌握了身体疲劳时的休息方式,可是很少研究如何让大脑好好休息一下。
大脑工作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源是三磷酸腺苷,简称是ATP,三磷酸腺苷的最终代谢产物叫做腺苷。从我们早上睁开眼睛之后,大脑就不断地工作并产生腺苷,大脑当中的腺苷浓度不断上升,给我们施加睡眠压力,晚上睡觉前,腺苷的浓度最高,我们的睡意最浓。我们睡着之后,这些腺苷又会结合成三磷酸腺苷,储存能量以供大脑使用,所以大脑的工作和休息就是靠三磷酸腺苷和腺苷之间相互转化实现的。正常情况下,二者之间相互转化是按照规律的周期进行的。
大脑当中腺苷的浓度升高之后,会抑制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分泌,他们负责调节情绪,运动,精力,现在他们被抑制了,所以缺少睡眠的话,人们会情绪低落,动力低下,精力匮乏。
但是,我同学想今天想要谈的不是指昼夜节律导致的大脑疲劳,而是长期工作之后的大脑疲劳,这种疲劳具体有如下特征,比如,忙不忙都累,睡再多也累,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等。很明显这种疲劳不是睡眠可以修复的,和大脑当中的腺苷数量也没有关系。
睡觉更多是对身体的休息,对大脑的休息有限。如果一个人做体力劳动,比如说,工地上搬砖,他搬了一天的砖,浑身疲惫劳累,吃完饭洗完澡之后躺在床上睡八个小时,第二天早上起来又是精力充沛的一整天,这个时候睡眠的休息效果就非常好。但是如果是一位脑力工作者,前一天频繁地和各种人沟通项目,沟通新产品的改进,和供应商开会,进行大量高强度的思考活动,晚上睡一觉,第二天的休息效果远远没有体力劳动者好。大量实验证明,天天加班,常熬夜,缺少睡眠的人睡觉是管用的,其他人只要睡眠时长是够的,增加睡眠时间并不能起到好的休息效果。
真正可以让大脑休息的方法是换脑,王同学高中时有一个很好的玩伴,大课间总喜欢叫我到操场上闲逛,他把这个叫做换换脑子,现在看来他的说法非常贴切的。
换脑不光是脑力和体力的切换,也可以是脑力活动之间的切换。比如说,我们一直在构思一篇文章,一直在写作,写了两个小时,一直写不出来,大脑太累了,这个时候选择去睡觉,休息的效果不一定有多好,此时我们可以选择换脑,做一下数学题,做题的时候就不会有写作时的那种疲劳和焦虑感,做完数学题之后回来,也许文章又可以继续写下去了,这是因为写一篇文章和做数学题用到的是大脑不同的部位。
很多工作强度很大的人,你看他一天工作12或14个小时,但是工作完一天之后,他并不是很累,这些人往往在工作中不断地切换工作内容,让大脑不同的区域活跃,并让之前活跃的区域休息,相互交替,这个原理有点类似于我们上学的时候,语文课上完上数学,数学课上完上地理,地理课上完又上物理,让不同的大脑区域交替活跃,交替休息,一整天学下来,内容学进去了,而且觉得不是特别累。
所以,真正的休息不是停下来,而是让大脑换一个区域活跃。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请问有没有什么值得推荐的换脑活动呢?
第一,学会接触大自然,接触超越人类的非人工产物,把自己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解放出来。人们对人工建造的钢筋水泥会感觉不自然,人类进入这种社会只有几百年,可是却在自然中生存了几十万年,接触自然能够唤醒人们基因当中熟悉的记忆,这种记忆让人放松和熟悉。
第二,看看美好的事物——美术,音乐,电影,这是对大脑直接的奖励系统,美好的事物可以直接作用于大脑的奖励系统以及外侧前额叶皮质。
第三,埋头做一件事情,让自己进入一种类似于冥想的状态,体验心流的感觉,心流指的是人们全身心投入某件事的心理状态。在于把自己沉浸在一件事情里边,不要受到其他的打扰,比如说看一部动漫就一直看一部动漫,不要一会儿刷一下手机,一会儿又吃点东西,来回切换反而很累。看一本小说就一直看一本小说,不要来回切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刷短视频不是一个好的休息方式,因为它的切换实在太快了。
第四,回老家看看,出生长大的地方会让人内心感觉平静和放松,平静是焦虑的对立面。
最后,还有一个不起眼但是很重要的点,摆脱对休息的愧疚感。有一部分人可能是由于上进心太强了,他觉得人生只有努力,只有奋斗才是正经事。倒退,甚至仅仅只是停下来休息一下都是不对的。尤其是当自己没有取得成绩的时候,有什么资格休息?正确的心态应当是,专心休息,不要觉得自己是在浪费时间,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节奏,有的人适合工作五天休两天,有的人适合工作六天休一天,按照自己的节奏走是前进最快的方法。
自知,重基础,专心致志
王同学
2023.9.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