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完课后是应该复习一遍再做题还是做完题后复习?
听完课后是先复习还是先做题,这个问题并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因为不同的学习方法适合不同的人。不过,根据学习理论和大多数学习者的经验,可以提供一些参考建议,帮助你更高效地安排学习流程。
1.先复习再做题
优点:
• 巩固知识点:听完课后,趁记忆还比较清晰,立即复习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加深对概念、公式、定理等的理解。
• 提高做题效率:复习后再做题,你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系统,能够更快地找到解题思路,减少在做题过程中因遗忘知识点而导致的卡顿。
• 减少错误率:复习可以帮助你梳理知识框架,避免在做题时因知识点不熟悉而犯错误,从而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缺点:
• 时间成本较高:复习和做题都需要时间,先复习再做题可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
• 可能缺乏灵活性:如果复习时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可能会在做题时遇到困难,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2.先做题再复习
优点:
• 发现薄弱点:通过做题,你可以直接发现自己对哪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够好,哪些地方容易出错,从而在复习时更有针对性。
• 增强记忆:在做题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促使你去回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这种主动回忆的过程有助于增强记忆。
• 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做题,你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这种成就感会提高你的学习积极性。
缺点:
• 容易出错:如果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做题时可能会犯很多错误,这可能会导致你对某些知识点产生误解。
• 复习效率较低:如果在做题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可能会导致你在复习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纠正错误。
综合建议
结合以上两种方法的优点,建议采用“先复习再做题,做完题后再复习”的学习流程,具体步骤如下:
1.听完课后立即复习
• 梳理笔记:回顾课堂笔记,整理知识框架,确保对每个知识点都有清晰的理解。
• 重点标记:对不理解或容易遗忘的知识点进行重点标记,方便后续复习。
• 总结方法:总结课堂上学到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确保自己能够熟练运用。
2.做题
• 选择合适的题目:根据复习的内容,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进行。
• 独立思考:尽量独立完成题目,遇到问题时先尝试自己解决,而不是立即翻看答案或笔记。
• 记录问题:在做题过程中,记录下自己遇到的问题和错误,方便后续复习。
3.做完题后再复习
• 检查答案:对照答案检查自己的做题情况,找出错误和不足之处。
• 分析问题:针对做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笔记和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并加以纠正。
• 强化记忆:对做题过程中使用的知识点进行再次复习,强化记忆,确保下次遇到类似问题能够快速解决。
总结
• 先复习再做题:帮助你更好地巩固知识点,提高做题效率。
• 做完题后再复习:帮助你发现薄弱点,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知识。
• 灵活调整: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时间安排,灵活调整学习方法。如果时间紧张,可以适当减少复习的时间,但一定要保证做题后的总结和复习。
希望这些建议对你有所帮助!
先复习再做题,做完题后再复习,那前一次复习会不会因为与做题的时间间隔过短,导致练习的间隔过短,学习效果不够好?
你的担心很有道理。学习效果不仅取决于学习内容的安排,还与学习的间隔和重复次数密切相关。根据间隔重复理论(Spaced Repetition Theory),学习过程中适当的间隔可以显著提高记忆效果和长期记忆的保持率。因此,确实需要注意复习和做题之间的时间间隔,以避免间隔过短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间隔重复理论的核心观点
• 间隔效应:在学习过程中,将学习内容分散到不同的时间点进行复习,比集中学习(“突击学习”)更有效。
• 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记忆在学习后的短时间内会迅速遗忘,但通过间隔重复可以减缓遗忘速度。
如何优化复习和做题的时间间隔
1.听完课后立即复习
• 目的: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加深理解。
• 时间:听完课后立即进行复习,梳理笔记,整理知识框架。
2.短暂休息后做题
• 目的:通过练习检验学习效果,发现薄弱点。
• 时间:复习后休息10-15分钟,然后开始做题。短暂的休息可以帮助大脑从“学习模式”切换到“练习模式”,同时避免间隔过短导致的“过度学习”。
• 方法:选择一些基础题目开始练习,逐步增加难度。
3.做完题后再次复习
• 目的:总结做题过程中的问题,强化记忆,巩固知识点。
• 时间:做完题后立即进行复习,分析错误,总结经验教训。
• 方法:结合笔记和教材,对做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确保理解透彻。
4.隔天或隔几天再次复习
• 目的:利用间隔重复理论,巩固记忆,防止遗忘。
• 时间:在第一次复习和做题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再次复习相关知识点。
• 方法:回顾笔记,重新做错题,加深记忆。
具体时间安排示例
假设你今天上了一节数学课,以下是具体的时间安排建议:
• 立即复习:
• 听完课后立即复习,梳理笔记,整理知识框架(15-20分钟)。
• 短暂休息:
• 休息10-15分钟,喝杯水、伸伸懒腰,让大脑放松。
• 做题:
• 开始做练习题,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进行(30-45分钟)。
• 再次复习:
• 做完题后立即复习,分析错误,总结经验教训(15-20分钟)。
• 隔天复习:
• 第二天或第三天再次复习相关知识点,重新做错题,加深记忆(15-20分钟)。
为什么这样安排有效?
• 巩固记忆:立即复习可以帮助你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避免遗忘。
• 发现薄弱点:通过短暂休息后做题,可以发现自己的薄弱点,同时避免因间隔过短导致的“过度学习”。
• 强化记忆:做完题后再次复习,可以强化记忆,确保理解透彻。
• 间隔重复:隔天或隔几天再次复习,利用间隔重复理论,巩固记忆,防止遗忘。
总结
• 立即复习:巩固知识点,加深理解。
• 短暂休息:避免间隔过短导致的“过度学习”。
• 做题:检验学习效果,发现薄弱点。
• 再次复习:总结问题,强化记忆。
• 隔天复习:利用间隔重复理论,巩固记忆,防止遗忘。
通过这样的安排,你可以充分利用间隔重复理论,提高学习效果,同时避免因间隔过短导致的学习效果不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