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名字脑袋就大了,毫无吸引力的一句话,就这样草草的选为了一本书的书名。以现在自媒体那些惊诧的问句,直达内心的呼喊类型的标题来看,这个书名不合格。
不抱任何希望的随手翻开来看,脑袋更大了,这不是一本像现代小说那样的快餐文学,可以囫囵吞枣的解决掉。它里面有很多肉块,有各种骨头,有多种蔬菜,需要你坐下来慢慢咀嚼,这样才不至于噎到,也才好消化些。
下面是自己品尝出来的一点味道和大家分享下。
第一,人的大脑是尽量避免思考的。大脑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思考并不是它拿手的。你可以花30元买一个比任何人都计算准确的计算器,也可以花400元买到可以打败百分之99的人的象棋软件,却花多少钱都买不到可以像人一样开卡车的机器人。人的视觉系统是复杂的,大脑更多的资源被分配给视觉系统,运动系统。
平时我们去上班,包括开车以及日常的一些工作生活活动,都基本不需要思考,只是从记忆里拿出来少做更改便使用了。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语言,你渴了想买瓶水可能都是非常难完成的事情,需要思考哪有卖的,怎么向别人表达水的概念。如果我们平时买水都要像那样复杂思考的话,我们的一天将相当的没有效率。人的活动举步维艰。
综上所述,人的大部分活动都是仅仅依靠记忆就能实现的。
思考成功有四个方面:环境中的信息,长期记忆中的事实,长期记忆中的工作步骤以及工作记忆中的空间大小。
第一章总结:人们的大脑不是完全为思考制造的,思考是缓慢的,需要精力的,并且是不确定的。因此深思熟虑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引导人们的行为,更多的,人们依靠记忆,遵循曾做过的步骤,尽管这样成功思考还是让人愉悦的。
第二,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特别重要。当你感觉某个问题特别困难时,是因为你的内存不够了,你的深层记忆里没有这个背景知识,你想解决,就需要找到以前记忆里的相似之处,进行类比,把很多条件综合起来,简化成一个模型。
背景知识使合并成为可能,它扩大了工作记忆的空间,进而使的片段间的联系变得容易,从而阅读理解也比较容易。
关于背景知识有几点交代:知识体系在先,批判思考在后;具有浅显性知识比没有知识强;加强阅读,偶然获得知识;尽早开始,也是富者更富的原理;知识要有意义,更容易记忆。
第三,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记忆是不断遗忘的,所以要不断练习。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就是这个原理。有意义的东西更容易让人记住,所以我们要找到做某件事的意义,故事性是协助记忆的好方法。
很多人都说成功在于坚持,现代科学也证明任何领域坚持10年10000小时理论,都可以成为该领域专家。现在找到了理论基础,记忆是不断希望的,只有在不断重复,不断练习中,才会增强记忆,最终行成做事的自觉。
以下是该书认知原理:人类生来就有好奇心,但不是天生的杰出思考者;事实性知识要先于技能;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我们在已知的环境中理解新的事物;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学习早期的认知力和晚期截然不同;孩子差别不大;孩子的差异可以通过努力弥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