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秦帝国》四十:大谋应势而出

《大秦帝国》四十:大谋应势而出

作者: 琳隆 | 来源:发表于2025-07-25 19:39 被阅读0次

在二月二龙抬头的那日,咸阳宫里举行了隆重的朝会。这个大朝会举行有着深远的意义。秦昭王(现在的秦王嬴稷)即位四十二年,从来没有在二月二这一天举行过隆重的开春朝会。原因嘛,就是过去由宣太后和应侯魏冄摄政,一切国事都在背后实际地处置了。这个以国君为正尊的大型朝会,也就渐渐被大家淡忘了。

去年冬天将魏冄、泾阳君等四贵伏法廓清了朝局,秦王亲政,这个朝会的举行当然就意义重大了。在整个朝野的欢庆中,秦王率领百官先行出效祭天,再回来祭祖庙,向上天和先祖禀报了亲政的重要计划。午后,百官聚集咸阳宫举行这四十二年来的第一次朝会。

秦王在朝会上肯定了张禄(范睢)的成绩,是他的谋略才让泾阳君等一干人等伏法。接着秦王又说,今天的朝会,主要是议定秦国拓展之大谋长策,张禄(这个时候范睢还没恢复用范睢的名字)已有了初谋,等他陈述完后,大家合议决定。于是请张禄把初步的策略讲一讲。

张禄说,自秦惠文王(嬴驷)到眼下秦王(昭王嬴稷)四十余年,秦国开疆扩土,东夺魏国河内,南取楚国南郡,可以说成绩斐然。可是,盛名之下,眼下已是很难艰了。赵国的崛起,阏与大败于赵国,纲寿又败于齐国。两次战败,秦国已经有些吃力了。

庙堂无长策,大军无战胜之功,朝臣无奋进之气,庶民无凝聚之力,强势大秦竟至日见溃散。假如无孝公(秦孝公嬴渠梁)、惠文王(嬴驷)两代根基,无武安君(白起)军威,安知秦国不被山东六国再度锁进关内?眼下之际,秦国已成外强中干了,再不奋力振作,十年后便是危难之期。

这话一出,殿内的一众大臣都认为张禄是危言耸听,如此强大的秦国怎么会有危难之期?真的有些匪夷所思。

张禄接着说,现在朝中裙带的恶风,权臣开实封的先例,还有朝局行无功的封赏。在这四十多年里,秦国变法的根基,已经滑到了复辟的边缘。还有,南郡之战虽然夺了楚国的腹地,但是不能供给军士的粮货,想要行秦法却又鞭长莫及,就成了一块鸡肋。阏与和纲寿的战事,更是劳师千里又损兵折将,秦王威望损矣。

这番话可谓是惊心动魄。大家看到根本处就是指的最不能碰的两个人宣太后和白起。宣太后摄政三十余年,任用四贵,但在秦国留下了善政的名声。还有一点,宣太后是当下秦王的母亲,这样说让秦王的脸面如何?还有白起的军功声望和洁身自好,几乎是没能挑剔的,更何况这是在挑白起的用兵缺失。这让所有的武将们脸色突变。

秦王倒是很豁达地说,有病要就医,让张禄开个药方。

张禄说道,秦国要重振雄威,一要明法固本,二是远交近攻。于是将这两点一一拆解说与一众朝臣和秦王。大家这才不约而同地点头称赞。

张禄继续说道,远交近攻可为大秦外放军争之长策大谋。相领之国为近。相隔之国为远,攻远而不能治,怎么安抚?攻领而争地,得寸为秦之寸,得尺为秦之尺,融入本土,一体而治,步步延伸,这样就能做到不断扩张。

以秦之国力,远则远喜,必不敢背秦之交而援手他国。近攻则近克,尺能赖远援而保全。远交近攻,相辅相成,邻邦不能独支,远邦不敢救援。这样,一下之地四海之民,数十年内必入大秦国的疆域。

白起听这一说,第一个拍案而起,先生变辟入里,一下就讲清了军事的雾障,茅塞顿开矣。秦王也一阵大笑,说张禄的策略是气吞山河的长策,举朝认可。于是正式客卿的张禄为开府丞相,晋侯爵,封应地(后人们也称范睢为应侯),总领国政。

不得不说,有知识有才华的人,真的是迟早都会被人看到,也会被重用。这个差一点失去生命,经过九死一生的范睢在这一刻才真正成为秦国的丞相。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范睢几经生死,此后也确实让他显赫一时,不过这都是他通过自己努力和自己的真才实学得来的。

所以,我们经常说,你只管努力,其它交给时间。当你真正做到努力,时间会给你最好的答案。

范睢也是通过自己的才华被大家看到,被世人认可,才让他最后成为开府丞相。真的是应了那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秦帝国》四十:大谋应势而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dnn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