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畔话萧红

作者: 半田仙 | 来源:发表于2016-11-16 10:14 被阅读195次
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

                                                          ——萧红

第一次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被它近乎荒诞的笔法和烂漫的语调深深吸引了,它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活力迸发,欣然向上的气息更是令人折服,每每读来,如置身春日原野,天高地阔,心境无限舒展。

这段文字出自《呼兰河传》,作者萧红。

萧红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呼兰河传》是她晚期的巅峰之作,所谓的晚期,是1940年12月,1942年初,一代才女魂归香港浅水湾,年仅31岁。

都说萧红身逢国难,一生颠沛流离,更加饱受情感的困扰和病痛的折磨,才女光环掩不住身世悲凉。“文如其人”。时代背景和情感经历带给萧红严重的心理创伤,所以她作品一贯体现出一种浑重与寂寞的风格。《呼兰河传》一样,却也不一样。

《呼兰河传》以一个四五岁小女孩的视角,描述了她记忆中的小镇呼兰河。放河灯、跳大神、娘娘庙会、野台子戏,祖父的后院,变化不息的风霜雨雪,甚至是小小的蝴蝶、花草,在她的笔下,都充满了灵动的气质。《呼兰河传》是以孩子的视角来写的,但我们仍然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写出《呼兰河传》的萧红,已经不是一个孩子。《呼兰河传》,是成年萧红的心声。我曾经很惊讶,她历经苦难之后,还能保有的那份童真,以及对童年生活如此完整的回忆。后来我想,这也许是因为她对生活的热爱,使她对于情感,尤其是快乐的情感特别珍惜,也是出于这种热爱,她对于生活的观察更加敏锐,对人生的思索也更加的深入。所以,她的文字虽然简单,但准确地抓住了生活的精髓和人性的特点,意蕴深长,具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力量。

《呼兰河传》中塑造了一批小人物,对于父代母职,自食其力的磨倌冯歪嘴子,她是敬佩的,受到婆家虐待,最终被折磨致死的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同情的,对于其他浑浑噩噩,麻木冷漠的人们,她的态度依旧是宽容的,她以一种超然的语调,描写了人性的美与丑,表达了对于冷漠自私愚昧众生的忧心与同情,即便是有批评的意味,也是理智的。对于卑微者的态度,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人格,一生饱受世俗思想伤害的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最深刻的体现了她人性中的善良正直。

现在,翻阅着这本《呼兰河传》,想象当萧红在病困交加中写下这些淡然,又流露出淡淡伤感的文字时候,是不是眼中带泪,唇边带笑?这些文字自心底而来,因坚忍而成,文意越浅,越显真诚与可贵。萧红活得很纯粹,爱人爱己,对情对物,矢志不渝。我想很多人在成年后有着关于对现实的困惑,其实,真正令人感到不安的,不是现实,而是因为我们缺乏对自我的审视和自我的肯定,缺乏一种对于生活的忠实,而这些能够让我们像萧红曾经做过的那样,毫无保留的付出,然后踏踏实实等待收获。

呼兰河的影像渐渐远了,呼兰河小镇里形形色色的人生也因为这些不朽的文字永远定格。萧红已成丰碑。不过,透过她们的人生,我们隐约看到了我们的,我想,这正是读书最大的意义所在。

相关文章

  • 呼兰河畔话萧红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无限的本...

  • 【致萧红】改

    【致萧红】改 自从读过萧红的书 我总觉得老天 欠我一东北媳妇 2018.11.21 【致萧红】原稿 自从呼兰河畔见...

  • 萧红:被三个男人抛弃,一生都在漂泊流浪的文学洛神(才女08)

    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6月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河畔。 萧红是后来发表小说《生死场》时取的笔名。 萧红的祖上是乾...

  • 读“萧红”

    ~读萧红~ 读《呼兰河传》,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遥远的东北,美丽的呼兰河畔风景优美,冰雪连天,小人物的命运辗辗转转...

  • 【萧红】呼兰河畔不死的花朵。

    1931年,哈尔滨东兴顺旅馆。 “去年这个时候,正是我吃青杏的时节,如今我的生活,却有如青杏般的滋味。”面色憔悴的...

  • 呼兰河畔飘散的灵魂––萧红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1911年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城内龙王庙路南的张家大院,一声婴儿洪亮的...

  • 《呼兰河传》

    提升审美,感受「黄金时代」的旧时光。 一代文学名家萧红作品,1940年初刊还原版。呼兰河畔有萧红儿时纯真的快乐和宏...

  • 《呼兰河传》丨童年生活是萧红成为作家的根

    萧红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是自传体,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书写呼兰河畔的小镇,以及家乡的风土人情作,各种...

  • 这里没有黄金时代,只有《呼兰河传》

    不知有多少人是因《黄金时代》这部影片对萧红有所关注,而对于生在呼兰河畔的我来讲,萧红的名字太过熟悉。我想,与其把她...

  • 我也有萧红呼兰河传里的小世界

    因为萧红看了黄金时代,又因为黄金时代看见了萧红,看到了萧红笔下的呼兰河,于是一个冲动买了《呼兰河传》。《呼兰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呼兰河畔话萧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tr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