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从中对水的认识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悟,如果能够做到象水一样滋润万物,包容一切,就能放下生活中所有的琐碎之事,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到重要的事情上来,自己自然就会得到提升。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注释】
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②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③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
④渊:沉静、深沉。
⑤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⑥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⑦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⑧尤:怨咎、过失、罪过。
【文章大意】
善良的人所具备的秉性应该象水一样,善于滋养万物,让万物从他的身上得到利益,而不与万物互相争利,处于众人都不愿意处的境地,善于保持幽深、清晰明澈、纯洁高尚的灵魂,所以,水的性质最接近于“道”。
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对水的赞美,实际呈现的对象却是具备水那样高尚品德的人,这种崇高的品德修养故几于道,也是为人处事的最佳行为规范,值得我们去学习,
水的本质的清明宁静的,从来不受任何外来物的影响,它无色、无味、透明。它在急速运行时可以混杂夹带着泥沙,但一停下来,就慢慢澄清了,回到了它本来的面目。不聚众流,不成江海。
一念心清静,处处桃花开。因此,当我们的心象水一样清静,才能染上月光和花的芳香,才能克服内心的狂躁、急躁,才能到达上善若水的自在和富足。
【自己的感悟】
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学会向水一样的宽容,拥有一颗象大海一样宽广的心,才能容纳万物,和人相处要做到相互平等,彼此尊重;说话不要讲一些无聊的空话、套话,要象水一样做到言而有信。
我们行走在人生的路上,有时候会遇到艰难险阻,这时,我们要象水那样最会把握时机,当一条路走不通时,不要气馁,更不能怨天尤人,应该学习水的柔美、处下、滋润万物,遇到阻挡之物可以绕行,有强大的耐心,滴水可以穿石。意味着我们也可以在夹缝中生存。
水随时都会给我们信号,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一切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世界上没有一条笔直的河流,但目标不变,正所谓——百转千回终到海。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圆圈 。 ——尼采
试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从早到晚都离不开水,时时刻刻鞭策自己做人做事要象水的模样,夫唯不争,故无尤。
网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