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荐书简· 读书· 推文汇总墨海
读完《我的前半生》,我终于读懂了溥仪

读完《我的前半生》,我终于读懂了溥仪

作者: 阳生_ | 来源:发表于2023-12-31 11:22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三年前看过电影《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这个名字第一次在我的脑海里有了生动的形象,如今捧起其自传,那段历史便更加清晰了。溥仪的前半生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紫禁城中、伪满洲国时、改造中,三个阶段溥仪的性格大有不同。书中开头介绍的是他们家族的历史,但囿于个人知识的浅显,其中有许多名字和一些历史都不太懂,所以这部分读得也不大仔细。

结合电影和著作,我认为溥仪是没有童年的,或者说,他的童年已飞速快进到青少年。两三岁被放上龙椅,那个看似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座位,背后的屏风里还有一个恐怖的女人,对于一个连话都说不清楚的幼童来说,这个位置如履薄冰。按理来说,古代能成为皇帝的,大都是有能的(虽然肯定会有庸君,但多少有点本事),而一个连米都没怎么吃过的小屁孩急忙被推为皇帝,只能称作一个傀儡罢了,而我认为这就是造成他软骨病的原因之一。

从溥仪的字里行间,我试着去体会他的生活,一种物质条件极其奢靡,而精神条件无比匮乏的生活;一种身在皇宫,但却如同围墙一般的生活;一种身边有许多太监和宫女,但却没有真正体会过父爱和母爱的生活。他是皇帝,但好像没有人真正教过他如何当皇帝,身边有不少师傅,但只会告诉该这么做,而不是为什么。他看似拥有很多权力,其实他的生活早已被书写好,他只是那个按下“启动”键的人。

遇到庄士敦,可以说是幸运的,他让溥仪知道了更多紫禁城外的东西,甚至是中国以外的世界。只有他教给了溥仪真正的是非对错,因为他与皇宫中的所有人都不同,他是“正常人”。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对知识的渴望是巨大的,庄士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溥仪的渴望。至于溥仪的其他老师,他们的确是老师,也传授了知识,但我认为可能是皇帝的缘故,他们只敢照本宣科,有许多话不敢说、有更多的知识不敢传授,否则可能惹来杀身之祸,当然,他们自身也是封建社会中的人儿,对于当时的大环境可能还闻所未闻。

说来溥仪也够惨的,本就出生在中国没落时期,还要出生在紫禁城中,成为“千古罪人”。当然,他也是幸运的,倘若不是拥有“末代皇帝”这个身份,他早就活不过新中国,又何来解放后的改造呢?他在紫禁城中的生活于现在的我可能无法想象,但对于那个时候,许是正常的,对于没接受过改造的他来说,也是正常的。其实作为读者,我们应该将自己置身于当时的环境去阅读,而不能一味地抨击和否定,所以,当我读到后半段,读到溥仪在接受改造中的内心挣扎时,我也在思考些什么。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过秦始皇的大一统、刘邦的起义、三国诸侯的混战、大唐的盛世、以及元明清时期的日渐独权。中国早就比其他国家懂得分分合合、强强弱弱的道理。但是,似乎就像一个不开明的家长一样,道理都懂,但是无法跟上潮流。尽管我们有过郑和下西洋,我们有丝绸之路,我们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但对于一个只求安稳的中年人而言,已经不大想追求新鲜感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相对于外界,中国没落了。

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很不理解伪满洲,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干叛国的事情,为什么容许外国人欺负自己人,读完后,我好像懂了一点。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心想要复辟的溥仪无法辨别是非对错,对于他来说,或许只知道自己的家被偷了,不择一切手段都要把家抢回来。当然,溥仪又有什么能力呢?所以最终不过沦为了伪满洲的傀儡罢了。伪满州是1932年成立的,当时离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早就过去了十几年,离中国共产党成立也过去了11年,但那个时候的溥仪只知道这些党派是不利于自己的,而根本不会去接受新思想。溥仪就像封建社会走到末路的一个弃子,身上流着旧社会的血液、接触的都是旧社会的习俗,但最终被旧社会所抛弃,抛弃到了新社会。他没有经历过旧社会的压迫、没有经历过战争的苦难,他用自由换取了那个年代难能可贵的生命,甘于成为敌人的傀儡。

作为一个中国人,对日本战犯的所作所为都是十分气愤的,但从溥仪的自传中,我似乎看不到他的气愤。尤其是当他在伪满洲时,他的态度仿佛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迫切想糊弄过去,只要活命就好,至于复辟,早已忘掉九霄云外。在读他那14年傀儡生活的时候,我将自己代入,似乎也愤怒不起来了,我暂且将之归为封建主义的恶果。

全书让我情绪最高昂的是溥仪改造中的生活,让他从一开始的疑神疑鬼,到后来慢慢地接受改造,主动改造,我仿佛在看着一个囚犯一点一点改过自新。我很惊讶,共产党和人民能有如此大的宽容,允许这些战犯拥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在这里,我体会到共产主义的力量。那种信念感,是超出人们所想象的。与此同时,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个年代的人们到底是不是比我们有着更多的机会?因为新中国刚刚成立,当时的人口也并不饱和,迫切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似乎遍地都是机会,与如今形成鲜明对比。我也曾试想过把自己置身于那个年代,我能否在那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生存下来,当然,这种试想都是没有结果的。其实,我不应该做这种思考,或许很多时候也是我抱怨生活的方式之一吧,很快我就会从这种思考中清醒过来,一代人固然有一代人的使命和生存方式。

溥仪是清朝的弃子,也是新中国的宠儿,他顺应了时代,完成了从皇帝到公民的转变。

相关文章

  • 掀过那一页

    历时四天,终于将沉睡在书架深处的溥仪的《我的前半生》读完了。 我一向不喜欢读清朝历史,觉得头绪多,史料繁杂。当年我...

  • 溥仪的5个妻子

    630万字的《我的前半生》终于读完了,溥仪的前半生,可以用很多词去形容:奢侈、单调、专横;无奈、无知、无趣;狂妄、...

  • 书单收录

    我的前半生-溥仪

  • 读溥仪《我的前半生》

    爱新觉罗·溥仪,1906 出生于北京,清廷末代皇帝,年号宣统。 溥仪出生于一个时代大变革的社会,在...

  • 我的前半生——溥仪

    从帝王降为平民,从绚烂归于平淡。 一生沧桑巨变,历经荣辱浮沉。 ——爱新觉罗·溥仪。 出身在爱新觉罗家族的溥仪,是...

  • 溥仪:我的前半生

    他当了三年皇帝,却做了一辈子命运的囚徒。 在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当中,他把自己的家族背景到做了皇帝,遭遇时代变...

  • 溥仪出狱后,回故宫看见儿时的玩物,终于忍不住痛哭了起来

    谈起溥仪,大家都了解,末代皇帝,无实权,傀儡。 溥仪曾经著作过一本“我的前半生”,大家看过的应该都知道,这是溥仪在...

  • 诗与我与你

    当初 你读不懂我的诗 也读不懂我 后来 你终于读懂了我的诗 却对我似懂非懂 如今 你还是读不懂我的诗 却读懂了我

  •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最近在看溥仪的《我的前半生》,这本书堪称帝王版《忏悔录》,是末代皇帝溥仪在思想改造后回忆他“罪恶的前半生”的自传作...

  • 我终于懂了

    原来,我在你的心中根本就没有那么重要,我还希望你给予什么安慰,好好经营自己的柴米油盐生活吧。 生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完《我的前半生》,我终于读懂了溥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wqy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