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不能不读书别人推荐的书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如何保持专注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如何保持专注

作者: 子诺不离 | 来源:发表于2016-09-08 20:00 被阅读3592次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

早晨,打开手机,原本想用“印象笔记”,梳理下今天要做的任务清单,但打开手机后,你却看到了微信上的信息红点提示,于是你下意识地点了进去。看完提示的信息,你又习惯性地打开朋友圈,看看是否有“奏章”需要批阅,等到你回过神来,半个小时已经过去了,原本想列的“今日清单”,还一个字都没有写。

从高三开始,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自控力非常强且十分专注的人,不信的话,你可以看下《从学渣到学霸,距离其实没有那么大》一文,那个只用5个月自学就通过律考、每天读书10到12小时、充满专注力的Zino,其实就是我自己。

但自从有了智能手机,我发现自己的专注力在下降。就像本文开头描述的那样,心里明明想着做这件事,结果却做了另一件事。而且,这样的情况,还不止一、二次。

确实,自从“乔帮主”发明了智能手机,我们的生活方式在短短的几年里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各种各样的App层出不穷,吃喝玩乐、衣食住行、读书、理财、健身,等等,凡是你能想得出来的东西,都能用手机搞定,真可谓“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于是,我们的注意力被各种新奇好玩的东西所吸引,我们的大脑被海量的信息所超载。渐渐地,我们思维混乱,精力分散,视力下降。最后,我们感觉到不是我们在玩手机,而是手机在玩我们!

所以,当我有机会读到《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终于明白我们为何都渐渐成了手机控。原来,我们每个人的果壳里,都有三种脑,它们分别是“反射脑”、“思考脑”和“存储脑”(详见【慢思考】你了解自己的大脑吗)。我们被手机掌控,都是因为“反射脑”在搞怪。

《慢思考》作者特奥·康普诺利教授在“离线思考为何如此困难?”一章中说,我们之所以成为手机控,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位荒野居民(缘于我们祖先的基因),我们是天生的条件动物,我们天生热爱眼下的满足,我们天生容易养成习惯,我们天生好奇,我们天生热爱兴奋感,我们天生需要归属感……

每一条,好像都戳到了心底里。

《棉花糖实验》

以前,我一直想不通,为何有着良好自律习惯的自己,怎么也慢慢地变成了手机控?看了《慢思考》,终于找到答案:原来是好奇心习惯所致。

回忆下,自己迷上手机,好像是从微信开始。

刚开始的时候,微信朋友圈中的人数不多,订阅号也不多。所以,每天闲暇时分,我都会打开手机,看看订阅号上有没有新鲜实用的信息推送,朋友圈中有没有新鲜好玩的事情发生。那时候,每天花费时间不多,但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感觉真的很好。

于是,阅读手机微信,成了我忙碌工作之余最惬意的享受。

但是,随着手机上安装 的App越来越多,朋友圈越来越大,信息量越来越繁杂,这种惬意的享受,渐渐演变成为一种负担。有一天,我发现,自己的脑袋和眼睛已经被过量的信息所超载,时间被碎片化,注意力分散,心中不时产生焦虑感。

终于,我厌倦了这样的生活,下决心在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方面,作出改进,于是重新找回了那个充满专注力的Zino。

1.善用帕累托法则,大幅削减在线时间

帕累托法则,也即“二八定律”:20%的活动产生80%的价值。反过来理解,也就是说有80%的活动,只产生了20%的价值。

想要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从海量的信息中找到最多的宝藏,也必须善用帕累托法则。

(1)精简App和订阅号,只保留必要的、常用的几个,同一类型的订阅号只保留一、二个原创的,并筛选最重要的几个置顶。

(2)取消99%的消息提醒,对朋友圈权限进行设定,过滤大部分无用的信息。

(3)限定使用手机的时间和频率,刷屏时发现有保存价值的信息,一键发送至我的印象笔记;高质量的长文,同时发送至Kindle,有空的时候仔细研读。

这样,手机成了我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信息的一个来源,但不再是我深度阅读的平台。深度阅读,我主要通过阅读纸质书籍(文章)或Kinlde来实现。正像《慢思考》作者所说的那样,“与在屏幕上阅读相比,阅读纸面资料会带来更加准确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纸面阅读速度更快,也更不容易疲劳。”

而且,在纸质(Kindle)阅读的时候,我不会像在手机刷屏那样,匆忙中从一片信息,跳转到另一片信息,而是能够从容地思考,然后将星星点点的想法记录下来,并通过写作串联成为一个整体输出,慢慢地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2.时刻保持觉知,关注内心那条巴甫洛夫的狗

很多人都听说过著名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每次给狗送食物以前,先摇一下响铃,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每当铃声一响,狗就开始分泌唾液,哪怕那时并没有食物。

其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中,也住着这样一条巴甫洛夫的狗。

比如,我们许多人都觉得,读书比玩手机更重要(思考脑的想法),但如果把书本与手机同时放在桌上,下意识里你可能会更喜欢手机(反射脑的想法)。这是因为,经过长时间的接触,手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已经成为一种与外界保持链接、满足我们好奇心的符号,一旦看见手机,就会产生条件反射,忍不住就喜欢。

所以,我们要时刻关注内心那条巴甫洛夫的狗,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保持觉知。要知道,许多时候,我们的想法和行为都是出自反射脑,而不是经过思考脑。因为反射脑天生喜欢走捷径,反应很快,而且天生喜欢眼下的满足,所以它常常会抢先思考脑一步告诉你:“快拿起手机吧,这个很好玩!”你稍不留意,就会成为它的俘虏。

如果你自控力较弱,无法做到时刻保持觉知,那就需要增加一些外力,来帮助你打破那个旧的条件反射,建立新的习惯。

比如,为你的手机设置复杂的开屏密码。这样,你每次看手机时,就必须先输入一大串的数字和符号,时间一长,你就会觉得烦,慢慢地就会对手机失去兴趣。还有,每次使用手机前,先设定一个计时器(10分钟以内),时间一到,就立即放下手机,没有例外。

对大部分人而言,如果没有计时器,会很容易沉浸在网络中,从一个链接跳到另一个链接,因为我们天生好奇,总想在无边的网络中寻找更多的宝藏(有趣、有用的信息)。所以,在线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你以为只花了10分钟,实际可能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

3.明白生命的优先级,克服多任务并行冲动

在这个网络无孔不入和信息严重超载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不自觉地充当着“多面快手”的角色,急不可耐地同时应对多种任务。但事实上,我们的思考脑,根本无法做到一心多用,如果你要求它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它只好在不同任务之间来回切换。

当然,在高节奏的网络时代,要完全避免多任务并行也不太可能,所以我们需要学会批量处理,相同的任务尽量安排在同一批处理,尽量减少思考脑的切换次数,防止零打碎敲。因为,不同任务间频繁的切换,不仅会消耗我们很多的能量,而且也会极大地影响工作效率、记忆力和专注度等。

如果你想要从根源上消除多任务并行,就得静下心来,认真地问自己两个问题:

(1)在你的工作、生活,甚至整个人生中,你的优先级是什么?

(2)什么活动能为你带来最大的价值、最多的快乐?

明白生命的优先级之后,你就可以快速运用艾森豪威尔原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象限法则”,以重要而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顺序,安排你的时间。

这时,你就会发现,你最喜欢的上网、刷屏活动,其实只能列为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象限。如果你想有所成就,一般情况下,这一象限的活动占用时间不应超过1%。仔细算一下,你一天可以用来刷屏的时间为多少?

4.保持充足规律的睡眠,让存储脑给我们更多惊喜

上一篇中讲过,存储脑只有在我们休息和睡眠时,才能开始工作。但很多人在白天见缝插针,分分钟疯狂使用手机,因此存储脑完全没有时间处理海量信息;如果晚上再睡眠不足,那么,你的大脑就会变成一座乱糟糟的图书馆,各种文件、资料、书籍散落一地,想找的东西你根本找不到。

研究表明,要让大脑发挥最佳潜能,我们至少需要睡足8个小时。睡眠不足,不仅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记忆力,而且还会影响我们的注意力、专注力,以及情绪、认知能力等多个方面。睡眠不足的人,会更容易情绪化,这是因为思考脑无法控制反射脑所致。

除了保持充足的睡眠外,规律的作息时间也很重要,这是因为我们身体的运行都是靠生物钟在自动操作。如果我们的作息时间没有规律,就会打乱它的节奏,进而影响由它掌控的数万亿个细胞的工作,最终影响到我们身体的健康。

充足、规律的睡眠,不仅会带给我们更好的记忆力、专注力,也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以及更美的容颜。呵呵。

以上是我阅读《慢思考》后的一些思考和体会,愿与你分享。

子诺不离原创文章,欢迎转发给你的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并简信联系获得授权,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叶小键:手机方便了我们的世界,但我们也离不开手机。
    《慢思考》说的有道理,我们专注时刻去执行任务时,应该要离线,给自一个发挥创造力的空间与时间。
    感觉本书与《深度工作》有相同的概念,和《蕃茄工作法》的核心更为接近。
    谢谢分享,目前已读完这本书,正在写心得。
  • 十六画生的写作:这本书对我启发也很大
  • 蒙莽:引起广泛共鸣!
  • 木可莎:很实用
    子诺不离:@木可莎 谢谢鼓励,请多关注 :smile:
  • f2eb15601980:其实很简单,远离电脑和手机。
    子诺不离:@洗闲愁 有点粗暴哦 :wink:
  • 46258a3cdee3:醍醐灌顶
  • 安雅敏敏:很不错!
    子诺不离:@Anya敏敏 谢谢鼓励,请多关注 :smile:
  • 释然007:自己会经常做着一件事的同时,“漂移”到另外一两件事上,比如看书的同时,不自觉的想起下午的活动需要准备哪些;听讲座的同时,思维漂移的更多,手机信息,家庭琐事等等,思考脑告诉自己讲座很重要,要集中精力听,但是控制不住自己。。。
    看到作者的分享,有了一些思路和信心,多谢分享。也希望与大家多讨论、共同学习。欢迎各位评论。
    子诺不离:@释然007 谢谢喜欢,请多关注、交流 :smile:
  • 煦和:第一段说的完全就是我啊
    子诺不离:@煦和 :smile:
  • Yohann_Brown:是啊,深有感触
  • 苏小兔小兔:很棒,我就属于看东西不知不觉半小时就过去了的那一个。。做事情没有优先级,我今天早上在路上还在想,我总是看很多别人的观点自己越来越懒得思考,越来越没有自己的见解,这样读书会少了很多趣味
    子诺不离:@加强版兔子 谢谢鼓励!多读多写多思考,我感觉很重要! :blush:
  • 竹喧归浣女521:你说的很对!
    竹喧归浣女521:@子诺不离 客气
    子诺不离:@DQ5901 谢谢! :blush:
  • 胡小枫: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慢思考确实应该拥有,过于的疲乏,过度的支出,对身体来说都是一个大的负担,好的健康才有好的工作
  • 疯风想跳舞:因为自己觉得自控力不够,所以装了一个叫手机锁屏的APP,定好时强迫自己没法用手机😂简单粗暴!!
  • a839744690b3:可能我每天在手机花时间可能要比手机控还多,但我并不想称自己为手机控,我会用一下午去打一个游戏,用一两周去看一部剧,但我仍是个控手机,做这些完全是时间允许,我的自愿。是我做易,不做亦易的事,并不需动用意志力的事。个人并不喜欢上社交软件,当我感到无意义的聊天实在无聊,后来除了提供具体信息的对话,平时都不聊了,对于朋友圈这种我并不指望(ー_ー)能有什么不无聊的信息,所以自己不发,也不喜欢点赞,QQ说说亦如此。这种时间我宁愿去看电影,去玩各种应用,应用也是大概玩一两天就删掉,或更长或更短,可能在如海应用留下几个实在喜欢的。手机嘛,听歌,电影,社交软件,百度(搜索),游戏,还有把玩各种应用,还能干嘛,其实挺无聊,这样想一想。感觉手机好无聊,还是活进现实中好。作者描述的手机控情况,是因为总想拿起手机去获取有效信息,比如提到很多应用,估计是知乎,果壳,博客,豆瓣,这类据说大神云集,信息高质的应用吧。慢慢发现看似动机好,用的过头了,实则浪费时间,不如一删了之,留一两个就罢了。
    子诺不离:@千巜 我喜欢阅读有质量的文章,微信上的信息已经让人目不暇接了,知乎、果壳、博客、豆瓣的手机App都没有装过呢:smile:
  • 89773de351c0:慢思考哪里可以免费看啊
    子诺不离:@顾良 我看的是纸质书,亚马逊上就有,这个投资应该是值得的。 :smile:
  • komu012:没这么复杂,看自己的感兴趣点。事情如果很急很重要,各种app 靠边站了。
    子诺不离:@komu012 做很急很重要的事情,这是天性;做不急但很重要的事,这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表现。 :blush:
  • eb4bb335a3b8:那我应该删掉简书的Apps吗? :scream:
    子诺不离:@KiatKiat 简书App是我见过的最好的App之一,您舍得删除? :smile:
  • 白云深深山小妖:一言惊醒梦中人
    子诺不离:@白云深深山小妖 :blush:
  • 糖要蕉蕉蕉蕉了:很棒。
    子诺不离:@糖要蕉蕉蕉蕉了 谢谢喜欢,请多关注 :smile:
  • 9a945faa1a4f:分享朋友啦
    9a945faa1a4f:@子诺不离 👌
    子诺不离:@皇城鬼佬 谢谢喜欢,请多关注 :smile:

本文标题:【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如何保持专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yl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