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为什么要终结形而上学呢?科学不是坚持理性的吗?
我们先想想,科学是什么?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符合客观经验的就是正确的科学理论,不符合的就是错误的科学理论。这个,我们科学观叫作实证主义。绝大部分科学理论是无法证明的。如“所有的乌鸦都是黑色的”,我们应该如何证明这个命题是正确的。唯一的做法,必须检验全世界所有乌鸦的颜色。显然,任何人都做不到这一点。也许有人说把可观测范围内的乌鸦都观测以便,只要它们都是黑的,就能证明了。休谟不答应,休谟早就说过:再多的偶然观测也不能得出必然的结论。最典型的例子是在17世纪之前,欧洲人见到的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无数次的观测结果让欧洲人相信,天鹅一定是白色的。但在1697年,人类发现了黑色的天鹅。休谟大人再一次正确了。
又有人说了,每发现一只黑色的乌鸦就能增加“所有的乌鸦都是黑色的”这个命题为真的概率。这个理论叫“概率真理”,说科学家不可能找到绝对真理,但起码能提高科学理论为真的概率。可惜这个理论也有问题。最经典的反驳是“亨普尔悖论”。
快看,那个理论上拯救科学,终结形而上学的家伙上场了。他叫波普尔。他和维特根斯坦一样都生于奥地利。他非常善于独立思考。弗洛伊德当时是奥地利的大红人。波普尔的父母和弗洛伊德的姐妹是很好的朋友。波普尔从小就接触了弗洛伊德的学说。我们可能都知道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他这派的心理学家把患者的梦境与童年经历、与性联系在了一起。无论患者梦见了什么,医生都会进行解释,会说这符合弗洛伊德的理论。这样的理论,的确不会和现实产生任何矛盾,但是,能说它是现实的真实反应吗?波普尔看出了其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检验科学理论的重要标准:证伪。
证伪是什么呢?具体来说:科学理论必须提供一个可供证伪的事实,假如这个事实一经验证,便承认该理论是错误的。如果暂时没有人能证明它是错的,那它暂时就是真的。比如“所有的乌鸦都是黑色的”,这就是一个可证伪的命题。只要你能找到一只不是黑色的乌鸦,就能说明这个命题是错的。科学理论可以给被人提供验错的机会,在没被检验出错误之前,我们就姑且相信这个科学理论是正确的。
概率主义认为我们每一次检验科学理论正确,都是在为科学作贡献。证伪主义认为,检验正确并不为科学作贡献,只有检验出科学理论是错的,才是真正为科学作贡献。证伪主义,在现实生活里可以把巫术、迷信和科学区分开,还能干掉一些哲学命题。决定论就是不可证伪的。刑事司法中的“无罪推定”原则除了人权精神外,还可以用证伪主义来解释。
波普尔还根据证伪主义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观。他不同意“历史主义”的观点,他认为历史主义是不可证伪的空话。他主张建立“开放社会”,要求执政者能够广泛接受意见,赋予大众质疑政策的权利,这正是现代民主思想的核心精神。
那证伪主义是如何终结形而上学的呢?形而上学必须坚持理性工具,理性要遵守逻辑规则,要演绎推理。演绎推理的规则是从一个绝对为真的命题出发,推出一个绝对为真的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结论都是正确的。证伪主义就来反驳了,绝对为真的命题是不可证伪的。形而上学的目的是找到终极真理。证伪主义却说:凡是终极真理,都是毫无意义的命题,不值一提。波普尔就这样终结了形而上学,其实在他之前形而上学已经被包括逻辑实证主义在内的无数哲学家们都攻击过了。
关于波普尔有一个八卦,就是波普尔和维特根斯坦在哲学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就打起来了,也成了学术界的八卦。还有,波普尔有一个学生,就是金融大鳄索罗斯。索罗斯后来设立了一个开放社会基金,就和波普尔的《开放社会》的说法有关。而写作《通往奴役之路》的哈耶克,也是索罗斯的老师。哈耶克和维特根斯坦还是远房亲戚。
证伪主义难道是完美的吗?No,它依旧是有漏洞的,且听下回分解。
摘录于《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下篇第14章的一点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