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师那些事儿每天写1000字每天写500字
课堂中的“微波效应”:一人做错,全班挨骂

课堂中的“微波效应”:一人做错,全班挨骂

作者: 老燕樗言 | 来源:发表于2016-12-02 15:45 被阅读111次

文:中专生老燕

图:来自于网络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老师因为责罚一个学生,或一件毫不足道的小事,而殃及到全体学生。心理学上把这种情景称之为“微波效应”。

比如,某同学上课迟到,恰恰这位同学作业未按时上交。于是老师发威了,从该同学的不良现象数,数落到班上其他不良风气,进而全班跟着一起挨骂。

再如,某同学课堂上手机响了。根据校规,课堂上不允许携带手机,而且堂而皇之地响了起来。老师认为该行为是漠视校纪,一番批评。这时又一手机响起,于是乎老师的怨气如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拾。

又如,某班某同学因做操被点名批评。于是班主任让全班留下来训斥。全班一起跟着体罚,做操无数遍,还未做好,集体罚跑N圈。

以上事例在教学中几乎是司空见惯,屡见不鲜。对于其他的无辜同学而言,未免有点“城门着火,殃及池鱼”的感觉。教学中,如何避免这种“连坐式”不良“微波效应”,值得每个老师深思。

一方面,教师应当尽量克制自己的一时情绪,及时妥善就事论事,处理突发事。避免问题扩大化,避免产生“踢猫”的连锁反应。

另一方面,一旦“微波效应”产生,应当及时中断后续的“推波助澜”。“微波效应”发生之后,当时产生的巨大涟漪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所以,当务之急是中断新的“微波动力”,避免下一步的效应产生。

当然,不是所有的“微波效应”都是坏事,部队中教官便往往故意采用“微波大法”,强化整个队伍的集体意识,一个团队中某个人的错误,便是这个团队的错误。

所以,课堂上,在避免不良反应的前提下,适当的对学生“微波”一下也未尝不可。

相关文章

  • 课堂中的“微波效应”:一人做错,全班挨骂

    文:中专生老燕 图:来自于网络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老师因为责罚一个学生,或一件毫不足道的小事,而殃及到全体...

  • 课堂中的“鲶鱼效应”

    “鲇鱼效应”是指通过引入外界的竞争者来激活内部的活力。在小组合作中运用“鲇鱼效应”将会使课堂更加有效,组内异质为互...

  • 我想

    我不怕自己做错事被骂,但我担心连累其他人一起挨骂

  • 社会不是学校,不会纵容你的随性!

    在出差的第二天,27号,我挨骂了。 并且心服口服。没有委屈。 做错就是做错,不管是什么原因。 事情的经过如下。 那...

  • 挨骂了 2021.2.2

    说起挨骂,那真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从小都是,在挨骂中成长,在挨骂中生活,在挨骂中变得强大。有一次看到有...

  • 献给我们

    献给我们 我是90后 ,从小就活在你要好好读书才有出息的告诫中,听话 读书 不敢做错事,不怕挨骂,就怕失望。后来才...

  • 2022-09-27

    这周读了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进一步了解了皮格马利翁效应,我会将这一效应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将老师比方为课堂中的皮格...

  • 我想走

    外面饱受着他人的算计,回到家却还要受尽你们的挨骂。我不认为这次我做错了什么,我认为我没做错什么。打算12点多做饭我...

  • 111天分享

    下午,语文课堂,我问:“记录成功经验,关注正向的作业完成的同学请举手。”全班无一人举手,我有点意外,3班学生...

  •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革马利翁效应,是1868年由美国的罗森塔尔《课堂中的皮革马利翁》一书中提出的一种期望效应。此效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堂中的“微波效应”:一人做错,全班挨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hq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