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明心集》哲学之光
论语心说|八佾篇3.17:孔子,与贝多芬。

论语心说|八佾篇3.17:孔子,与贝多芬。

作者: 李宗奇 | 来源:发表于2020-04-09 18:05 被阅读0次
《论语心说|八佾篇3.17:孔子,与贝多芬。》----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三月十七 于自家作 。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论语·八佾》几乎一整章都在从正面说明孔子对于‘礼’的向往和热爱。一个人热爱一件事那他谈到此事时必定如数家珍这点放到今天也是一样的

人有自己的热爱,只要是阳光,且积极的,那总是好事。不对吗。無论那阳光,且积极的是甚么,音乐,绘画,唱歌,舞蹈……相信,如果你在这条道上一直走下去,那会带你去一个:地方。或者,我们能“看”到相同的光景,也不一定。但在此之前,既:你能达到某个地方,并“看”见某种光景之以前,这对人的天分,和努力都有相当高的要求,且,二者还缺一不可了。

道理是这样的。不一样地。孔子爱礼,故,孔子对于行使礼,阐述礼,以及,在逻辑上编排礼,都有着极高的:造诣。从这个角度说,孔子像是一个的艺术家。画画的艺术家,音乐的艺术家,舞蹈的艺术家,这些,被称作:“艺术家”的人,其对于己所从事之‘的理解,和领会,对于同道而言艺术家所达到的高度应是同样从事此事业之同道中人所仰望和不可也無法企及的高度了。那不是单凭努力”,就能拉近的距离不是的

好比艺术家弹琴,真正地: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家弹琴、演奏,那会让同样从事、从事过,以及业余者们感到什么是绝望。因为,对于同道中人中人来说对于懂此事业之人们来说在听到对方弹出哪怕第一个音符之时高下已判高下已分如果还分不出分不清状况,且理解不了,那你可能连作为此地爱好者也算不上了。道理,是这样的。

不要因为某些看似“简单”的’,就认为未经过训练以及未经过深入普遍了解领会地半瓶水或者连半瓶水都不到的自己可以对“小道“品头论足不要这样子

写作也是如此虽然人人可写但若入’,是另一回事文章之和弹琴画画......等等道路是一样的文章之道也讲究见字如面高下立判。道理是这样的。什么是:天分,什么是写作的天赋,什么,又是逻辑学上的天赋,对于逻辑和哲学写作来说同样是《论语》鄙人看的《论语》和大部分人看的《论语》都一样都是书店在售的,鄙人的《论语》,和市面上随意哪家出版社出版地《论语》,都是二十篇。这方面而言没有区别

但是,鄙人写的《论语心说》,与其他人,欲求阐述、阐释《论语》的人们,所写的关于《论语》地文章,却有着天差、地别。这,就是差距。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

钢琴家演奏的贝多芬爱好者弹奏的贝多芬在贝多芬乐谱地编排上并没有差别和改变钢琴家没有改变贝多芬的乐谱同样,(弹琴)爱好者更没有改变贝多芬的乐谱,可是差距在哪。这道理是一样的

1.

才能贝多芬的乐谱各大书店均有销售。同样,《论语》这本书遍布华夏大地的“国学区”书城人人可买人人可读是,“钢琴家”(或、艺术家只有一个,只有一。道理是这样的。不懂装懂,欺世盗名的人有很多看似“懂”,你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但其实,他只是:“乡愿”(出自《论语·阳货17.13》)罢了。“乡愿德之贼也。”因为你的一己之私而阻挡了有且具备真才实学者们的言路救世之论语那么这个责任就该由你承担因为你是德之贼

道理是一样的。你“偷”的是真才实学者们的言路’。所以阻挡圣言的责任该由乡愿们承担道理是这样的

孟子曰:“言無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出自《论语·离娄下》)不详之实蔽贤者当之。现在写文章的人,很多。大而空。没有一些实际的东西,也没有太多独立思考的逻辑的痕迹,看不出(写这些文章的人……)有太多的想法,所以,这种言论充斥着人们的视野真才实学以及艺术家们”,就容易被淹没了。道理是这样的。可是真正的艺术家们从来不是为了引粉’,而从事他所热爱的事情

2.

真正地艺术家们是因为热爱追随自己内心的声音一步一步的破土而出,并成长为了一棵形而上的参天大树。道理是这样的。一样地。那是气浩然之气。故,孔子爱礼是和大部分有天分又同样努力地人们一样的。在‘礼’方面,孔子也可称得起是:艺术家的级别。道理是这样的。这(既:‘’)不仅仅是形式,形式,谁都可以做。孔子对‘礼’(这种形式)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这就像是一个真正地艺术家所弹奏地贝多芬与爱好者业余和从事者们所弹奏的贝多芬地区别那样。贝多芬的乐谱没变过同样,‘就是那样礼就是那些动作、形式,仪式动作……但是艺术家大师表演和演奏的……),毕竟是艺术家和大师不一样的

3.

孔子就像:‘的大师

4.

道理是这样的。现在,“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出自《论语·八佾3.17》),那对孔子而言,就好像:一个“贝多芬”的业余爱好者向一位演奏“贝多芬”地大师提出说要删改“贝多芬的乐谱”一样对你演奏“贝多芬”地爱好者业余者可能不重要

5.

那对大师而言怎么可能不重要道理是一样的----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三月十七 于自家作

相关文章

  • 论语心说|八佾篇3.17:孔子,与贝多芬。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论语·八佾》几乎一整章都在从正面说明孔子对于‘礼’的向...

  • 2019-10-17

    诵典思新--《论语·八佾》篇之“谁主你心?” 在《论语·八佾》篇,卫国大夫王孙贾和孔子之间有一段对话,细读之下觉得...

  • 【王鹏翔论语札记56】真理需要在没有希望的时候坚持!

    王鹏翔书香联盟2018-03-13 原 文 《论语八佾篇》 3.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xi)羊。子曰:“...

  • 《论语》每日一读60

    《论语》八佾篇第三20 【原文】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大意】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表达的快乐...

  • 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四十二天

    《论语.八佾篇》第十九章: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解析: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放荡...

  • 论语解读‖礼仁为美

    本章开始品读论语第四篇的“里仁篇”。 在上章品读了“礼崩乐坏”,讲解了八佾篇的核心内容。 在八佾篇,孔子主要提及了...

  • 人最好格局大一点

    《论语.八佾》原文: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 管仲,根据《管子·小匡篇...

  • 读《论语》第三章:八佾篇〈3.17〉

    读《论语》第三章:八佾篇〈3.17〉 衣者郭郭 原文: 子贡欲去告朔(shuò)之饩(xì)羊。子曰:“赐也,尔爱...

  • 《吴大澂大篆论语》第14天

    《吴大澂大篆论语》第14天,进入《八佾第三》篇的学习和临写,八佾篇集中谈论了孔子思想体系中“礼”的问题。通过生活中...

  • 《论语解悟》八佾 第十三、十四章

    前一篇《论语解悟》八佾 第十、十一、十二章 后一篇《论语解悟》八佾 第十五、十六、十七章 [原文] 王孙贾问曰: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心说|八佾篇3.17:孔子,与贝多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ac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