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萧遥随笔读名著学写作
萧遥随笔:让我们重读《红楼梦》吧6(日更第46天)

萧遥随笔:让我们重读《红楼梦》吧6(日更第46天)

作者: 贾萧遥 | 来源:发表于2018-12-09 12:52 被阅读35次
萧遥随笔:让我们重读《红楼梦》吧6(日更第46天)

萧遥这次在Kindle上再读的《红楼梦》版本,几乎每一回的名字都跟摆在案头的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次印刷的纸书版本相差很大。

比如今天读的这第五回,在Kindle版本上写的是《开生面梦演红楼梦 立新场情传幻境情》,而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插图典藏系列中,第五回则是《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大致意思虽然相差不远,但对仗和措辞显然差别极大。随着读的回目越多,萧遥越觉得自己选择周汝昌批注版本来读,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萧遥怎么也想不到周汝昌周老师居然敢于擅自动手修改《红楼梦》的原文!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自信!

这两天萧遥还听说某业余红学砖家旁征博引,力证《红楼梦》作者并不是曹雪芹,而是康熙的孙子,八王胤禵的小儿子。虽然有几个例证在萧遥看来颇有些牵强,但整个论调很有新意,有些例证也非常有力,看来有机会的话,还是应该全面拜读一下近期的《红》学研究著作。

萧遥跟家里领导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领导很平静。说:“这些东西根本不重要,你读的是故事,你也不是红学研究人员。”

萧遥认真想了想,觉得领导说的极是。 原本这次再读《红楼梦》的初心就是因为小说技巧不足,想要学习吸收营养。只要书在、文字在、技巧在对萧遥来说就已经足够,至于到底是谁留下了这本书、这些文字,丝毫不影响他学习。

于是,萧遥同学对此类问题彻底释然。

今天读的第五回,堪称全书总章,在《红楼梦》全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这一回同样是三段式写法。 先收前文线索,以第三人视角写宝钗黛玉二人对比,写宝玉黛玉与别的兄弟姐妹不通,有亲密,也有求全、不虞,更有言语不合。

再写众人去宁府置酒赏花,因宝玉吃饭的时候倦怠,只好使人照顾午休。于是秦氏自告奋勇,接下照料宝玉的重任,亲手为宝玉铺床展被移枕。

接下来,就是全书的重中之重: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醉灵酒”、“品仙茗”、观阅《十二钗》正册、副册,聆听《红楼梦》曲,亲历与可卿的“柔情缱绻,软语温存”,又临迷津深渊,被夜叉怪物吓醒。

整个第五回,是全书的核心精髓所在。曹师把主要人物生平用判词、歌词的形式高度凝练,并事先“剧透”。 萧遥认为,这种做法固然极高明,但需要强大的天赋能力。曹师之后,极少有人敢于尝试这种写法。至于当代小说,更是闻所未闻。

这其实可以理解。

首先是现代小说家已经基本丧失诗词曲赋的创作能力。各种网络写手们能从百度里搜索合适应景的前人诗词拿来使用,就已经称得上神技,让大家自己创作诗词曲赋,基本只存在于神话之中。

其次是当代的小说读者,已经失去精读作品的能力和兴趣。大家都只是想看故事会,吃快餐,文字不需要营养,不需要回味,越热闹越刺激越快速推进越好。 在这种大环境下,有几个人还会费心费力地去写诗词曲赋?

当然,从小说创作者的角度而言,这种把全书的内容凝练成判词放在一回或一个段落,对于不忘初心,紧靠主线,纵览全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写这么一段文字在手,随时翻阅,对于提高小说整体的逻辑严密性、人物一致性,应该很有帮助。

这一回的文字运用,自然简洁,一如既往。《十二钗》判词和十四曲《红楼梦》,名气太大,萧遥此处不再赘述,只做几个印象深刻的标记:

最正宗的神仙姐姐:警幻仙子

。。。宝玉见是一个仙姑,喜的忙上来作揖,笑问道:“神仙姐姐,不知从那里来,如今要往那里去?我也不知这是何处,望乞携带携带。”。。。

太虚幻境: 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读《红楼梦》之要:

。。。宝玉听了此曲,散漫无稽,不见得好处。但其声韵凄惋,竟能销魂醉魄,因此也不察其原委,问其来历,就暂以此释闷而已。

意淫:

。。。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叚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原来宝玉才是意淫鼻祖!)。。。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能语达。

神仙姐姐入世:

。。。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蒹美,字可卿者,许配与汝。今昔良时,即可成姻。不过领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然如此,何况尘境之情哉?今而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将谨勤有用的工夫,置身于经济之道。

迷津:

。。。那日警幻携宝玉、可卿闲游至一个所在,但见荆榛遍地,狼虎同群,忽尔大河阻路,黑水淌洋,又无桥梁可通,宝玉正自徬徨,只听警幻道:“宝玉,休再前进,作速回头要紧!” 宝玉忙止步问道:“此系何处?” 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长,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而木居士掌柁,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尔今偶游至此,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一番以情悟道,守理衷情之言。

最佳场景&最佳题句:

。。。秦氏在外听见,连忙进来,一面说丫鬟们好生看着猫儿狗儿大家,又闻宝玉口中连叫“可卿救我”,因纳闷道:“我的小名,这里没人知道,他如何从梦里叫出来?”

正是:一场幽梦同谁诉?千古情人独我知。

从秦可卿亲手为宝玉布置床铺,众婆子服侍宝玉睡下,前后不过是可卿收拾完毕离开卧房,再走到外间,叮嘱一众丫鬟好生看猫儿狗儿打架的功夫,宝玉就已突然从大梦中惊醒。

梦里经年,梦醒只是一瞬。 这种时空错乱的感觉,让人柔肠百结,遐思千转。 曹师生于三百年前,已经有此觉悟,人类看来大多数时间,真的只是在原地踏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萧遥随笔:让我们重读《红楼梦》吧6(日更第46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ihhqtx.html